岑陈林 发表于 2010-3-3 18:07

外婆路(优秀奖)

本帖最后由 岑陈林 于 2010-3-3 18:15 编辑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罗定市“侨都豪庭杯”情系罗定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外 婆 路
岑陈林
大坝——罗镜,是我童年探外婆常走的路。6岁那年(1974年)的一天早上,母亲梳洗一番,要全家人穿上好衣服。我紧跟母亲上棚(泥砖房夹层)帮手从泥封的罐子里弄出几抓花生种装入“牛贩袋”(帆布挎包),胡闹蛮缠要到一小抓撕咬掰着吃。穿廊过巷跑出大屋厅,爬上夹在“红棉”自行车双杠架的小木椅,拨铃呼唤姐妹。父亲用背带背上六妹,推车走过迂回眷顾族聚群居大屋的清溪短桥出到公路。二姐、母亲和大姐紧贴挤坐上特制的木板加长铁架尾座。父亲推车加速,趋步滑行,稳健地骑上自行车,紧握车把使劲蹬踏。我摇铃为父亲鼓劲,向路旁的族群玩伴欢呼“我去罗镜探外婆,买好多好多!天咁多公仔书!”公路两旁笔直高耸的护路油加梨树皮滑少丫,蝉虫也难附攀,树尾随风摇摆。麻雀鸟群飞绕树骤聚,有的一线线爪蹲在田垄上空的电线上顾盼传情;“猪屎喳”鸟翘尾弄姿炫喉对歌;“大鹞”高空滑翔盘旋,俯冲低掠爪抓小鸡。乌鸦远飞哀叫,令人生厌!道班的养路工手推“爬沙公”车巡回刮沙。不时停车靠边拿荡耙荡路面的厚沙;用毛竹枝扫帚打扫落叶残枝;清理路肩、排水沟。朝阳铺洒在树影间隔的银沙路面。自行车坡落岭停,影随车行,变幻奇妙,如看立体电影。我与姐妹勾头探脑惊呼,指影狂呼乱叫。父母亲也被糊弄得开怀大笑。约30分钟走完8公里“大坝——太平”大公路 (280省道,时名东素路)。大百货门前稍停,母亲进去买了一包糖果饼干。在分叉路口左拐走上往潭白、罗镜的机耕路。路面宽约3米,一窝水一糊泥一团屎,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自行车、马车、拖拉机、行人络绎不绝,禽畜群走乱窜。一阵左躲右闪,父亲“哎呀哎哟”忙抓前后制,双脚撑地急停车,几乎撞下水沟。我们被颠簸折腾得直叫屁股痛。母亲、大姐实在顶不住了,无奈甘愿下车步行。“太平——潭白”约5公里的机耕路,父亲骑骑推推,走走停停,一家人相顾走了约1小时,终于见到路边那座外公建造的青砖包面旧大屋和塌陷的煲瓮窑老厂房。我滑下车,一溜烟跑过外婆家门前小河上那座仅容一人过往的三木桥,欢呼表兄、表姐。回头见父亲正扛着自行车排队过桥。
外婆家满屋是人,热闹得象过春节!外婆睡在大屋厅床上黑色的蔴帐里。我叫外婆竟不理不应,正想爬上床逗外婆,舅母走过来说:“外婆睡熟了!”并哄拉我出外边玩。下午,与外婆同住罗镜街的舅父仔、舅母仔与两个表弟也到了。大人忙大人的事。我们小表亲冲下小河赶鱼、捞虾、挖蟹玩乐。夜深了,我们小表亲同被共枕挤睡在舅父拆下拼合摊在厅旁的门板上。床上的外婆一直不作声。习惯跟母亲睡的我睡不着,一骨碌爬起来。穿过黑森森的右廊往厨房火光摸去。只见母亲在泥砖小灶前用一小木勺边搅着小瓦煲的稀粥边烧火。我走过去蹲下往小灶里塞草。我端着母亲捞给我的半小碗粥渣吹凉着跟母亲转出大厅。母亲轻轻掀挂起蔴帐门,与舅母呼唤外婆,用瓷汤匙喂奄奄一息的外婆渗粥汤。我挨在母亲、舅母身旁大口吞粥渣。夜,静悄悄。邻近的亲人渐渐回家。蛙虫似乎也叫累了。门前的小河哗啦啦在流淌。舅母下小河提水往大锅倒满。我从小灶里借火往大灶里塞草,用竹火筒吹。门板都被拆下做床的大屋四处通风。大、小煤油灯火被乱风吹得乱跳,灭了好多次。舅父忙于护灯点火。舅母与母亲合力抱外婆往厅里移进一点,使外婆的头伸出床头,然后捧着用温水洗,用毛巾揉干头发,梳顺溜,盘了一个传统的发髻,网着,插上发簪。再换来一桶温水帮外婆仔细洗脸,抹颈、身、四肢和下体。私处也抹得很仔细、很温柔。最后帮外婆穿上崭新的寿衣。哀伤的母亲和舅母守护在外婆床前。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我渐渐入睡。舅父的驱猫声(据说猫跳过尸体会产生电使尸体跳动)使我多次模模糊糊半梦半醒。第二天醒来,舅父家已来了很多人。我们小表亲自顾玩耍。在家捉迷藏族群玩伴常寻不着的我怎躲也很快被表兄寻出来!我攀着地堂上的棺材尾角,翻身跌入棺材。哈哈!在外围团团转的表亲寻我不着!我在里边团团转拍打棺材内壁,呼唤他们,好玩极了!母亲要抱我出去,我又撕又咬又蹬不肯出来。下午,亲人越来越多,披蔴戴孝,外婆床前跪哭也要排队轮流。外婆被抬入棺材里安睡。深得外婆疼爱已稍懂世事的大表弟被吓得突然不停狂叫“阿奶!”拼命想挣脱舅父的搂抱伸手扑向外婆······母亲在外婆的双手旁轻轻放了几抓外婆寂寞时爱吃的花生、糖果、饼干。晚上,她们哭得更伤心、动情。大男人也很多被感染得流了泪。表姐个个哭红了眼。母亲随口而出的泣诉,情真意切,连我都被哭得心里有点隐隐作痛。天蒙蒙亮,棺材被陌生人移出地堂用两条长櫈承着。祭拜天地后,外婆被送上翁屋寨后山安息了。我与表亲跟着大队亲友送外婆上山,争抢拾到很多未炸的鞭炮,好开心!从此,我每次从罗镜古圩那间最大的煲瓮商铺前走过,便好象看见慈祥的外婆盘髻端坐在柜台里掰花生、含糖果、吃饼干望着我微笑。我真的好想象以往那样松开母亲的牵手跑进去,要外婆给我一个个1分、2分、5分的硬币,跑去书店买很多的公仔书,抱到舅父仔家推拢门槛坐着与街坊玩伴分享。外公有点跳脚,清末民初在家乡潭白机耕路旁创办煲瓮厂,1948年不幸病逝。那年外婆36岁,母亲12岁,舅父仔还没满月,大舅父自幼习武,长年穿州过省摆药摊耍功夫行医走江湖。母亲不得不辍学,太平圩日与外婆在圩头市场摆煲瓮摊档,闲日跟外婆挑煲甑(古代做饭的一种瓦器)走村过寨,唱着自编的方言山歌上门叫卖推销。缺钱的农家就用豆薯类等农产品灵活以货易货。外婆一直守寡,在那兵荒马乱,盗贼猖行的年代与母亲相依为命,含莘茹苦操持家业。后来在罗镜圩市场开多一档煲瓮摊档,不久与人合伙经营一间最大的煲瓮商铺。新中国合作社成立时,外婆转为罗镜街居民,一直在合作社煲瓮商铺工作。

价廉物美家家户户都必需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营销方式时年享誉一方。时人习惯亲切地称呼外公、外婆、母亲“煲甑翁”。我习惯走“外婆路”往返家乡探亲访友。与亲友结伴同游古泷水县城罗镜,驻足静望外婆家后门的东山湖水,往外婆出生成长的地方龙岩村参观声蜚海内外的“蔡廷锴将军故居”。走走罗定侨商捐建的外婆曾经走过的路,凝望青葱的罗定大地,抚今追昔,遐想寻找外婆家乡的亲切故事······往事悠悠,人间正道是沧桑。1958年以来,罗定大力兴修水利。建设“引太”工程,引白龙江、罗镜河等南江源流之水灌溉滋润原来旱灾常见的罗定大地,焕发了勃勃生机。1986年,把1958年春解放军建造的原太平引太电站“死陂呆坝”改建为“自动活闸”,根除了信宜东部山洪爆发时,白龙江下游清水、大坝、朝阳因此“泄水不畅,江水回淹”水灾不断的历史遗留问题。机耕路和外婆当年走过的泥泞村道很多已铺建为坚实平整的水泥路。280、369省道罗定段已二级标准建设,很多村口道旁人性化建有可容几十人的琉璃瓦候车亭!有的村寨建起了雄伟堂皇的牌坊!

蔡廷锴将军骑马远眺英姿塑像屹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镜”新城369省道旁!“外婆路”是展现新中国侨都罗定市“科学发展观”城村和谐建设的幸福路!

                                                         2009年8月 岑陈林:(茂名广视·信宜分坛总编,信宜市作家协会理事,《走进信宜》编著之一)
   电话:13432325705


   QQ:782902756

缘走茶凉 发表于 2010-10-3 07:08

路过来睇下

谈古论金 发表于 2011-1-3 22:05

颇有乡土气息,我还是看YY算了,这是一个压抑的年代。。。。。。。。。。。。。。。。

随缘人生 发表于 2011-4-11 05:49

顶一下,不错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婆路(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