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信宜讯闻] “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网投启动(信宜5位候选人)

[复制链接]
三号 发表于 2017-9-1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三号 于 2017-9-18 14:19 编辑

      茂名网讯 由茂名市文明委主办的茂名市第一届“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评选活动进入网络投票阶段,即日起市民可以登陆茂名网(http://www. mm111.net)、 “茂名网微茂名”、“茂名发布”微信公众号或扫描本文二维码,为心中的“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投上一票。

      为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汇聚推动茂名振兴发展的正能量,同创文明城市,共建好心茂名,茂名市文明委于今年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茂名市第一届“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评选活动,经过宣传发动、基层推荐、审查筛选及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目前已确定20位“好心茂名人”候选人和20户“好心茂名家庭”候选家庭进入网络投票环节。这些候选人和候选家庭,既有甘于奉献的基层代表,也有争创一流的行业典型,既体现困难挫折中的亲情坚守,也反映平凡生活中的快乐幸福,事迹真挚感人。

      投票时间为2017年9月18日0:00至9月28日24:00。市民在此期间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进行投票,每个投票平台每天只能进行一次投票,一次投票最多可以选择10名候选人和10户候选家庭,投票结果将按40%的权重计入总得分。详细事项或对候选人、候选家庭的意见建议可与市文明办联系,电话:0668-2910585。

      今日进行茂名市第一届“好心茂名人”候选人事迹展示,明日将进行茂名市第一届“好心茂名家庭”候选家庭展示,敬请读者留意。 (周绮萍)


10.png

扫一扫参与投票


11.png


12.jpg

      文均华:

爱心“小火灶”解决农村走读生午饭难

文均华,男,1940年2月生,信宜市水口镇飞马村人。自1997年开始,文均华坚持在自己家中搭建小火灶,为一批又一批走读学生解决他们的午饭问题,为乡村学生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1996年,文均华从老祖屋搬迁到飞马小学旁边居住。当地较为缺水,文均华和另一户村民合资从远处引来了山泉水,并将家中的自来水,开放给一直严重缺水的飞马小学使用。

文均华在解决飞马小学用水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飞马小学缺水以及避免加重学生经济负担等原因,学校一直没有开设饭堂。距离飞马小学5、6公里的磨谷地及新胜等村的走读生,中午要么吃早上从家里带来的冷粥、冷饭,要么就是饿着肚子捱到下午放学后才回家吃晚饭。

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饭,文均华让出了家里的大厨房。又在厨房里砌起了10多个小火灶,让孩子们做饭吃。孩子们的午餐比较简单,每天都是白粥加萝卜干或花生米,甚少炒菜。文均华夫妻就专门从稻田里开辟了4分多地用来种菜,每天都炒菜给孩子们吃。担心雨水季节没有青菜吃,文均华和妻子还腌制了许多萝卜干、杨桃干、黄瓜干……家里的鸡下蛋了,文均华会叫妻子炒鸡蛋给孩子们吃。

20年来,在文均华家中开小火灶做饭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累计100多名学生到过他家做午饭吃。文均华为这100多名学生砌过上百个火灶、劈过上万斤木柴,用一颗最淳朴的心温暖了这些小学生弱小的心灵。被他照顾过的100多个孩子都亲切地叫他“阿公”。

14.jpg


      冯东成:

      义务抚养孤儿兄妹十二载

      冯东成,男,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茂名供电局信宜白石供电所营业班班员。12年来,他把邻村两个孤儿抚养成人,用爱温暖了孤儿的心,也温暖了我们这个社会。

      2005年春的一天,对于冯东成邻村的冯氏两兄妹来说,是不幸的一天。这天,他们的父亲在耕田时突然去世,没有了母亲的冯氏两兄妹转瞬间成为了孤儿。那时,大的才9岁,小的才8岁。和冯家相熟的冯东成看着两个孩子,十分心疼,他决定收养两兄妹,把他们抚养成人。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冯东成本身已有三个正读书的孩子,家里条件也很艰苦,一家人靠小型辗米加工厂和编织竹笠的收入,维持日常生活。

      12年来,冯东成夫妻待冯氏兄妹视如己出,花费了很多心血。为了让孤儿兄妹健康成长,夫妻两人尽心尽力教育和引导,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村里人都这样说:“冯东成对待兄妹俩比亲生孩子还亲。”渐渐地,孤儿兄妹长大了,总该有自己的家。2017年4月,冯东成又出钱出力为冯氏兄妹建成了90平方的平房,兄妹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现在,孤儿兄妹大哥已经毕业外出打工了,小妹正在技校就读。



16.jpg


     张新尊:

      坚持为流浪汉送饭送温暖

      张新尊,男,1973年12月生,信宜市池洞镇排田村人。对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他不持偏见,坚持每天晚上和朋友们免费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送饭;对陷入困境的群众,他雪中送炭,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对孤寡老人,他满怀孝心,每年都和朋友们去慰问、服侍他们;对贫困儿童,他每年都会带着物品和慰问金,给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希望……他是信宜市一位普通市民,他用一颗博爱的心温暖着那些弱势和急需帮助的人们。

      2013年,张新尊留意到,一些流浪汉全身脏兮兮地在垃圾堆中挑捡被丢弃的食物来充饥。这一幕让他感到很揪心。自此,他就在家里为流浪汉做饭并送给他们吃。就这样,他晚上下班回家做饭,并开车逐一巡街给流浪汉送去。他的善举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从开始准备几盒饭,十几盒饭,到后来要准备几十盒了。

      由于这些流浪汉流动性大,居无定所,且又分散,远的要送到池洞、水口,因此,每晚送饭的人都要花去1.5至2个小时。

      受张新尊感染,和他一起做善事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已超过100多人。在信宜,张新尊和他的朋友的善举就像明媚的春光,温暖了玉都人的心。而这些善举,从2013年冬天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至今已4年多时间。

24.jpg

      冼龙超:

      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病妻二十载

      冼龙超,男,1955年10月生,信宜市洪冠镇锦衣村人。20年前,冼龙超借了一笔钱购了一辆二手中巴搞农村客运,妻子则随车售票,日子本过得有声有色。但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8月,冼龙超的妻子余富莲意外地碰伤了头部,经医疗专家诊断为“脑干挫裂伤”,住院3个多月,不但家中的积蓄用光了,还向亲朋戚友借了不少债。经过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落下瘫痪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根据冼家的经济状况,医生建议后续回家进行功能性调理。于是冼龙超就卖了车还债,不再搞客运,专职照顾妻子。

      冼龙超一家原居住在信宜市区。妻子出院后,先是在市区的家中调理,平日就由冼龙超搀扶着在附近的街巷步行、锻炼,以求恢复身体自由活动功能。但妻子对街巷嘈杂的环境、路人异样的目光有抵触,冼龙超便想到了远在洪冠山区的老家,那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乡亲淳朴,而且有一些活动的地方,有利于妻子康复。于是,冼龙超将妻子接回了洪冠镇锦衣村,这一回来就是20年,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期间也带妻子到各处求医。

      从城市回到乡村生活,会遇到诸多不便,况且又要照顾病残的妻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牵手相伴的二十几个春夏秋冬,冼龙超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用执着的坚守,不离不弃的呵护演绎了一段“最美丈夫”与妻子在人生路上相濡以沫的真爱。2017年,冼龙超一家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

27.jpg


      黄思恩:

      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植物人”母亲

      黄思恩,女,1997年6月生,共青团员,信宜市第二中学学生。10年前,父亲失踪至今没有下落,黄思恩随母亲从广西回到了外公家乡信宜市洪冠镇生活。外公家庭经济困难、房屋也不够居住,黄思恩一家三口只得蹭亲戚的粪坑屋、老瓦房居住。黄思恩跟随母亲打工的地方就读,先后辗转了多间学校。命运的多舛,让黄思恩比同龄同学过早成熟,过早担当起家庭责任。为减轻母亲负担,10多岁的她,帮人扛木材、编织竹器、帮建筑工地工人煮饭,用艰辛的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1月,黄思恩母亲做甲状腺手术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通过心肺复苏抢救后,由于脑缺氧失去了一切行动的能力,成了一个“植物人”。黄思恩强忍悲痛,除了照顾好母亲、弟弟,还要准备着初三毕业考试。放学离开学校,守护在母亲病床边,黄思恩对学习也没有一丝懈怠。她把书本带到医院,帮母亲擦完身了,读书复习;喂母亲吃完饭了,读书复习;帮母亲清洁完大小便了,读书复习……忧心弟弟吃了上顿没下顿,她还找来钉珠、穿花等手工活,坐在母亲病床边忙活为弟弟赚取伙食费。

      中考时,黄思恩仍然以661分的优异成绩被信宜市二中录取。每天下午放学,她都要争分夺秒地跑到医院,抓紧时间为母亲洗头、擦身、喂食、按摩。

      黄思恩和弟弟周末和节假日从不休息,兼职派发宣传单张、帮人送货、帮果场老板包装水果……通过打散工赚取母亲的治疗费用和生活费。

13.jpg


     王惠珠:

     伺候半身不遂公婆毫无怨言

     王惠珠,女,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电白区黄岭镇政府副镇长。她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单位她是领导和同事认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认可的好媳妇。她默默地为家任劳任怨,热心侍候公婆的感人事迹,传遍整个黄岭镇大街小巷,深受街坊、领导的赞扬。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卧床在家。为看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务,侍候老人,为治好公公疾病,四处投医问药,亲自护理,饮食起居精心照顾,由于公公病情恶化在2005年安详离开了人世。祸不单行,不久70多岁的婆婆也脑血管梗塞,同样半身不遂,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家里练习走路,为了不让瘫痪的婆婆生褥疮,她每天至少给老人翻身五、六次,每次喂水、喂饭都先试试烫不烫再喂,十多年如一日。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十多年,王惠珠精心伺候,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从不厌烦。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王惠珠2012年获省“婆媳和谐·幸福一家——广东百名好媳妇”称号。

15.jpg


     朱永强:

     见义勇为 勇擒劫匪

     朱永强,男,1978年8月生,高州市直属畜牧兽医水产站职工,助理兽医师,现抽调到高州市畜牧兽医局行政服务窗口工作。

     2016年3月4日中午12时许,朱永强下班途经高州市桂园路国税局时,突然听到有女声大叫抢劫。几秒种后,男劫匪拿着抢到的钱包及手机,从国税局旁右侧小巷拐角处冲出,正沿桂圆路由东向西方向对着朱永强迎面狂奔而来。面对危险,朱永强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加足马力开着电动车撞过去,希望能截住那劫匪。这时劫匪刚跳上路边一摩托车,见朱永强快速开车撞过来,慌忙跳下车继续沿桂圆路向西逃窜。朱永强抛下摔倒的电动车紧随其后追赶,大约追赶了五十多米,那劫匪突然转过身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穷凶极恶地向朱永强扎去。朱永强并没被劫匪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无所畏惧,上前一把抱住劫匪,用臂弯将劫匪摁倒在地上。最后在路人和群众的帮助下,终于将劫匪制服,将其抢夺的苹果手机及女士背包归还女事主,并配合警察到南关派出所做了相关笔录。事后,被抢手机的女子给高州市畜牧兽医局送来一面绣着“见义勇为”的锦旗,并通过支付宝转668元给朱永强以示酬谢,朱永强当场就将668元退还女事主。朱永强维护正义,勇擒劫匪,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彰显了一名优秀公民的崇高美德,展现了当代社会正能量。

17.jpg


     陈春:

     埋头苦干的老黄牛

     陈春,男,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茂名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高级工。他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努力工作,甘于奉献,二十多年来,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多次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多次被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还被评为茂名市劳动模范。

     他刻苦钻研勤练内功,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他始终把加强业务学习作为干好工作的根本,力求学深悟透并不断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他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成绩突出。他曾在保密室、通讯室、文印室等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工作,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在文印室工作以后,以工匠精神认真做好文印工作,每年印制文件90多万页,确保市委和全市大型会议文件印制工作准确无误。

     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他为人忠诚老实,热心助人,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茂名“9·21”暴雨灾区、扶贫济困日等慈善捐款活动。同时,还主动参与市妇联组织的帮扶困难学生助学活动,帮扶化州市文楼镇的一名困难学生,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18.jpg


      陈祝生:

      茂名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祝生,男,1981年4月生,中共党员,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城中派出所民警。1999年刚踏入18岁的他,第一次无偿捐献了自己的血液,从此之后他在这个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截至今天,他坚持无偿献血已有18个春秋,累计无偿献血50次,其中机采成份血43次、全血7次,已累计捐献血液23400升,相当于五倍于自身的全部血量。

      2013年1月,陈祝生在广州市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中的一员。当年底,陈祝生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他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没有多想就同意捐献。其后,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他积极锻炼身体,并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2014年4月15日,陈祝生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成功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自己297毫升的血液,成为茂名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拯救了一位年轻妈妈的生命。

      陈祝生默默坚持无偿献血已有18个年头。他说,想想有很多人由于输注了他献出的血液使生命得以延续,他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因为他坚信人生的幸福在于心中有爱,人生的价值在于无私奉献。他也希望更多的人献出爱心,伸出双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托起更多的生命希望,共筑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19.jpg


      杨长福:

      潜心钻研医学实现茂名零的突破

      杨长福,男,1981年8月生,分子医学博士,高州市优秀拔尖紧缺人才。2013年6月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他放弃出国深造和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来到高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医院引进的特殊人才,杨长福没有架子,他时常向科主任及前辈医生请教;每周均在科内组织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帮助科内同事共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他爱岗敬业,用心付出,待患如亲。

      他潜心带领科室同事开展各项研究。2013年下半年,杨长福先后在国际权威杂志《Cancer Letters》、《Virology Journal》各发表1篇有关鼻咽癌的研究论文,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分别是4.2和2.0,实现了茂名地区医疗卫生系统SCI论文零的突破。

      2014年下半年,杨长福主持的《EBV潜伏膜蛋白1诱导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科研项目中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获十万元研究基金资助。这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首次落户县级医院,也是茂名市医疗卫生系统有史以来首次中标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发现了EBV诱导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产生的分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oncogeny》,影响因子达8.459。

      在以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杨长福主持的《EBV重新激活时BHRF1对鼻咽癌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科研项目中标2017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资助约60万元,实现高州市人民医院乃至茂名地区卫生系统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零突破。

20.jpg


      杨建华:

      免费培训盲人朋友5000余人次

      杨建华,男,1975年6月生,中共党员,省盲协副主席、市盲协主席兼党支部书记。他于1995年创办茂名市爱心盲人推拿保健中心,先后被定为“广东省盲人按摩培训就业茂名基地”、“茂名市爱心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茂名市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国家级盲人按摩实训基地”,实行6个牌子一套人马的资源共享,大力拓展盲人培训、康复、就业业务。

      该中心累计免收培训等各项费用100多万元,培训了5399人(次)盲人,经按摩培训毕业的盲人100%就业。经该中心培训合格后创业当“店主”的学员年纯收入最高10万元以上。他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和“国际盲人节”等的节日活动中,累计组织盲人4.6万人(次)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带领的盲人协会与志愿者成立心shine跑团,每周组织盲人与志愿者一起集中两次训练,自成立至今共有300多次集训,9000多人次参加。既使盲人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增进了盲人与志愿者的友谊,使盲人更加自信。

      杨建华曾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联工作先进个人等。他的按摩中心曾被评为全国和全省“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

21.jpg

      吴颖瑜:

      悉心照顾接连身患重病亲人

      吴颖瑜,女,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高州市南塘镇第一中学物理教师。近十年来,吴颖瑜悉心照顾接连身患重病的亲人,即使在遭受如此大的家庭变故下,她也没有落下一节课。

      早在2007年,吴颖瑜的公公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个月必须做八次血液透析。虽然治疗费用大,但吴颖瑜从不抱怨,与丈夫轮流照顾,喂饭擦身等,还每天好饭好菜端给老人,好言好语劝慰老人放宽心,不用担心家里经济情况,积极配合医院接受治疗。病房里的人都以为吴颖瑜就是老人的女儿。2014年初,公公突然脑溢血导致昏迷不醒、大便失禁。吴颖瑜丝毫不嫌弃,细心为公公清理、擦洗干净,像亲生女儿一样侍奉老人,直至老人去世。

      2015年,丈夫在体检中被查出患上肝癌。吴颖瑜悲痛万分,但是她没有倒下。在陪丈夫去广州治病的14个月里,她四处借钱,巨大的无助与无力感,只能自己默默吞咽。虽然尽了全力,但丈夫还是离她而去。

      丈夫去世后,她带体弱多病的婆婆去检查身体,检查报告显示婆婆腹腔内有大量淋巴结,后被确诊为卵巢癌并多个器官转移,照顾婆婆的重担又落在了吴颖瑜的身上,但她还是尽心尽力服侍婆婆。

      虽然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变故,吴颖瑜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从不因为家庭原因落下学生一节课。吴颖瑜是学校物理科组的学科带头人,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她本人也被评为高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第三批校级学科带头人。



22.jpg


     林德峰:

     身先士卒的特警队长

     林德峰,男,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特警大队大队长兼分局警务实战总教官。

     公安特警是处置突发事件、打击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精锐警队。作为特警大队长,林德峰不畏艰难,身先士卒,每逢危险时刻,总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以人格魅力感染队伍。他任劳任怨,勤于钻研,业务精通,爱岗敬业,扮演着基层练兵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双重角色,多次出色完成分局组织的各项练兵和应急处突任务。带领队员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42名,其中涉恐5人,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81起,参与警卫任务18次,各类安保活动26次,处置劫持案件8起,解救被劫持人质12人,缴获毒品1800多克,处置任务成功率达100%。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省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获分局嘉奖3次。
2014年7月,辖区发生一起劫持事件,一名嫌疑人持刀劫持人质已超24小时。林德峰迅速带领队员到场开展解救行动。嫌疑人见到有警察过来干预,情绪非常激动,多次挥舞尖刀要伤害人质,情况异常紧急。林德峰展现了一个现场指挥员特有的冷静沉着,一方面安排警员扮成群众正面吸引嫌疑人注意力,另一方面带领队员从侧面悄悄接近嫌疑人。时机成熟,他以闪电般的速度挥手击打嫌疑人的手臂,嫌疑人还来不及反应手上的尖刀就应声打落在地,其他队员一拥而上,迅速控制嫌疑人,现场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23.jpg


      罗武汉:

      无微不至守护瘫痪双亲

      罗武汉,男,1954年2月生,中共党员,高州市曹江镇上南山村人,是一名优秀职工,一名老党员。8年前,罗武汉的父母双双中风瘫痪,卧床不起,需要人全职照顾。罗武汉主动肩负起照顾两老的责任。罗武汉患有支气管炎,为父母清理卫生时经常犯病,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照料父母,定时给父母喂食,定时清理排泄物,寸步不离。8年来,罗武汉全心全意照顾患病父母,从不敢出远门。他的孝心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为了方便照顾老母亲,罗武汉把母亲安置在一楼东侧的房间。他每天用一个专用的容器及小勺子给母亲喂水,喂水前他都会先用开水给容器消毒一遍,然后盛好温水,捧到他母亲的床前,很小心地用小勺子装好水送进母亲嘴里,等母亲咽下,再喂第二勺。有时候水会从母亲嘴角流出来,罗武汉便用纸巾轻轻地擦拭。

      八年来,关于父母的病情,医院好几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但罗武汉不愿放弃,日夜守在病床前,无微不至悉心照料,曾三番四次从病魔手中夺回了双亲的生命。直到去年,他陪着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现在家中只剩下老母亲,罗武汉说,父亲走了,更深感亲情可贵,他想珍惜每一天和母亲相处的时光,尽心尽孝。
罗武汉担任过民办教师,当过石化公司车间工人、车间主管,直到后来辞职下海经商。罗武汉在石化公司工作期间,曾获评公司“先进工作者”。


25.jpg


      周筱姬:

      成立公益学堂义务辅导留守儿童

      周筱姬,女,1975年5月生,茂名市愉园小学教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周筱姬老师成立了一所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学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晚上无人监管、辅导做作业的难题。

      2015年,周筱姬的儿子到外地求学了,周筱姬觉得空余时间多了起来。但她没有选择休闲的生活,平时就热爱参与公益事业的她想到了家乡的留守儿童,何不利用自己学教育的特长帮助家乡留守儿童及在外打工的父母排忧解难呢?

      想到了就去做!周筱姬决定在家乡茂南区山阁镇那际村委会大圳口成立一所“关爱留守儿童学堂”,解决孩子们晚上没人监管和辅导做作业的难题。2016年2月,经村委会的帮助,周筱姬自筹资金在村的文化中心一、二楼改造成了400多平方的教室和阅读室,为学生添置了课桌椅60多套、课外书籍上千册,并出资聘请人员进行管理、辅导孩子上晚自习。周筱姬也坚持每天晚上到场进行义务辅导。

      如今,每晚来“关爱留守儿童学堂”自习的孩子从12人发展到了41人,从本村的留守儿童发展到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爱的滋润,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周筱姬表示会一直坚持办好“关爱留守儿童学堂”,希望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省优秀指导教师。

26.jpg


     黄仕森:

     热心公益的百岁志愿者

     黄仕森,男,1916年12月生,中共党员,茂南区河西街道油城社区居民。

     黄仕森原是茂名石化公司的职工,后因工作需要调到广西六公司。1978年退休后一直住在油城社区内。从1997年起,黄老每天清晨6点带上自己花钱买的音响设备,在社区广场上,带领大家做保健操。在大家还未到齐时,他先把广场打扫一遍,让大家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开心地锻炼。这20年来,为了带领大家锻炼,黄老先后买了4台录音机,还有充电器、电池等,却从来不收大家一分钱。

     出于对社区居民的运动安全考虑,黄老每天都到社区的活动场所走走,看看健身器材是否完好,当发现需要维修的器材时,他不声不响,就自己掏钱买回零件进行维修。阅览室里的藤椅坏了,他经常修补,共修好了7张藤椅、8张木椅;象棋室里的象棋不够用,他还自己掏钱买了8副象棋回来,见到地面上的瓷砖掉了,就自己带着水泥补上……黄老还是社区的志愿者,每次社区开展志愿者义务活动,他都积极主动参加。这次为茂名助力参加魅力中国城宣传活动,他积极参与并与油城社区党支部一起为茂名拉票点赞。

     黄仕森老人虽然是百岁高龄,但每天准时到社区阅览室看报,了解国家大事。得知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捐了2200元,是他当时两个月的工资,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甘肃单曲地流捐款400元,高州、信宜水灾捐款300元,四川芦山地震捐款1000元。黄老还在经济上经常帮助跟他一起锻炼的五保户李某。


28.jpg


      梁海燕:

      一根背带背起孝道的好孙媳

      梁海燕,女,1975年3月生,高州市南塘镇周岸村委会杨岸村人。

      她力行孝道,尊老敬老,尽心照顾老人,用一根背带背起“孝道”,用行动力证“百善孝为先”。2016年10月18日,她用背带背着丈夫的祖母开着男装摩托车去给老人看病的朴实形象,瞬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万千市民的点赞和南方日报等10多家知名媒体以及人民日报微博等各大网站的深入报道,被誉为“最美好孙媳”。

      几年前,梁海燕丈夫的祖母不慎摔倒导致左腿受伤被植入钢钉。2016年5月,老人又不幸摔倒,造成右腿腿骨摔坏也被植入钢钉,行动更加不便。加上血压有点偏高,年老体弱,每隔两三天,海燕就要带老人到村里的大塘笃卫生站看病。每次看病,她都是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用一根背带像背自己小孩一样背着老祖母骑摩托车去,风雨不改。老人有时是作身体检查,有时需要打针,无论怎样,海燕总是寸步不离,时刻在老人身边伺候着。

      梁海燕与丈夫唐祥志在207国道旁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店。为了照顾好祖母,梁海燕将她接到汽修店,在一楼专门设有一张床给祖母休息。同时,在家中,海燕还把老人安顿在自己房间的隔壁,不管是天冷、天热,每个晚上她至少要起床一次去看望老人。

29.jpg


      詹诗红:

      路遇车祸跪地救人

      詹诗红,女,1997年2月生,共青团员,化州市中医院护士。2016年5月21日下午,207国道化州市良光镇良光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两死一伤重大交通事故。面对血淋淋的车祸现场,詹诗红挺身而出,跪地救人长达半个小时,以致她的膝盖都跪肿跪烂。

      当日下午约3时,詹诗红从湛江坐车回到良光镇,途经该路口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发生了交通事故。离事故地点有200米距离的她赶紧前往施救。现场是惨不忍睹,一辆“的士头”汽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驾驶摩托车的妇女和她的母亲以及年约10岁的儿子横躺在地上,血淋淋一片。詹诗红没有犹豫,她走到卧地的小男孩前,小男孩伤势严重、一动不动,但还有微弱呼吸。因为学的是护理专业,詹诗红懂得基本的抢救知识,她第一个想到做的是帮小男孩止血,但没有药械,她只能从随身挂包中拿出一包纸巾,按住小男孩的伤口,同时按他的人中,不停的呼叫小男孩。一位良光中学不知名的女学生在詹诗红抢救时,也一直打着伞,守护着。于是,一位蹲在地上打着伞的女学生,遮着一个卧地伤者和跪地救人的姑娘,这照片和视频后来感动了无数网民。救护车来后,拉走了伤者,已跪在地上抢救了近半个小时的詹诗红默默的站了起来,悄悄地回了家。

      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救死扶伤,詹诗红的义举感动了围观的群众,感动了网民,大家都称她为“最美女孩”、“最美护士”。

30.jpg


      谭坤瑞:

      茂名教育援藏第一人

      谭坤瑞,男,1975年8月生,中共党员,茂名市愉园中学教师。他敬业奉献,在愉园中学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工作,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于2016年8月主动申请参加广东省第一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援期为三年,成为茂名市教育援藏第一人。

      援藏是一种敬业,更是一种奉献。怀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之心,抱着一股对西藏人民的大爱之情,谭坤瑞义不容辞,远赴西藏参加教育援藏工作。到了受援学校,他积极主动熟悉工作环境,认真了解当地学情及教情,不随便依赖以往教学经验去进行教学,做到“先学后教”,因材施教。教育援藏工作既具有艰苦性,也具有挑战性。每一个援藏教育人才都要有责任和担当,要讲奉献,讲觉悟,讲政治,讲感情。对于一个在内地生活惯的人要在高原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适应高原缺氧的生活的同时,还要做好融入团队及本地师生之中,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这个实际需要,谭坤瑞主动与原校老师融合,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向家长、学生了解情况,努力进行班主任工作调研,合理设计班主任寄语、班风、班口号、学风等,教育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谭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都有很大的进步,各项考核、比赛成绩优秀。
谭坤瑞先后被评为学校先进教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班主任。

31.jpg


      廖健强:

      挺身而出 灭火救人

      廖健强,男,1998年10月生,共青团员,高州市古丁镇龙湾村委会龙湾村人。今年6月高中毕业于高州市石鼓中学,现就读于广州增城区华林技师技术学院。
2017年7月26日晚上10时许,一场突然而来的交通事故,将坐在教练车上的高州古丁黄某等4人夹在路边的山沟,车门此时已打不开,车头却燃起熊熊烈火。万分危急之际,听到响声的一青年立即报警,然后设法找水灭火。在接警赶来的民警和附近群众大力协助下,车上四人全部被救出送院抢救。而最先灭火救人的青年却悄然离开。伤者家属求助报社协助寻找做好事不留名的青年。终于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该青年——刚刚高三毕业的廖健强。

      当晚,因为帮父母干了一天农活,满身疲累的廖健强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很长一声极其刺耳的刹车声,然后就是"砰!砰!"两声巨响。他赶紧跑出家门,来到路口,往下一看,看见下面有火光,依稀听到哭叫声。他赶紧跑下去,发现一辆教练车跌落在路边的水沟里,车头已被撞毁,还着火燃烧起来。他立刻跑到车边叫车里的人快出来。但当时安全带解不开。由于火势越来越大,廖健强赶紧跑回家拿桶装水往车头浇。看见火小了一点,又跑回家提水,还拿了剪刀,让神志尚清醒的驾驶员剪安全带,他又跑回家提水。借着等水的间隙,他又打电话报警,简要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地点后,又赶紧提着水跑下去。不知道反复往返提了多少桶水,最后,他实在没力气了。很快公安和消防人员都来了,看到伤者都上了救护车,他就拿着桶悄悄地回家了。

来源:茂名网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大良民 发表于 2017-9-2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是好人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民生报料|讯闻

    民生报料|讯闻

    板块简介:信宜讯闻、信宜民生报料、信宜发展讨论、为构建和谐信宜而奋斗。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96650
  •  发布规则

      本版致力于为信宜人民提供一个表达民意的平台、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信宜而奋斗,将宏扬信宜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玉都风风情网关于民生版贴子的声明:
      本网民生版中网友的所发的贴子仅代表发贴网友个人观点,与风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围观是一种力量、围观改变信宜】

      1、严禁有涉及反党反政,反动言论,以及不文雅不文明的语言。一经发现,本站有权在不通知作者情况下编辑或者删除!
      2、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3、严禁任何有攻击他人的言行,一经发现立即封ID处理!
      4、请谨慎看帖,理性回帖.也请勿在本版灌水,要灌水请移玉步去水区灌
      5、发布信息时,请勿夸大事实,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并不作解析!
      6、报料提示:如果想报料得到回应,建议留下地址或者联系方式,方便后续跟进。


      “风情资讯”用户名所发布的内容,为风情网原创内容或已被授权发布的内容!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苏ICP备11037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