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乡村风情] 信宜这条天河有多少人知?

[复制链接]
三号 发表于 2017-10-1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60.jpg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在信宜市怀乡和池洞镇却有一怪,河在山上绕,人住山脚下,屋背半山上悬着一条河,依山而绕,蜿蜒而行,遇沟过桥,遇岭穿洞,穿听起来很炫,实地看到则心悬。
61.jpg
跨沟过坑   飞越对岸
62.jpg
依山而建  绕山而行
63.jpg
穿山过洞  一往无前
64.jpg
在信宜市怀乡墟的东方有一条河,名字叫黄华河,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自然河流,发自于广东第二、粤西第一高山大田顶,沿着山谷洼地流经大成、白石、洪冠、怀乡和朱砂等镇,从广西岑溪水纹镇后进入珠江的西江支流。
65.jpg
南黄华河流经大成和白石镇,北黄华河流经钱排和洪冠镇,南北两支流于怀乡镇大仁村与洪冠镇蓝村交界叫合水的地方合二为一。
66.jpg
而在怀乡镇大仁村山心自然村、洪冠镇蓝村白枚自然村和白石镇扶龙村芹菜塘自然村三地交界的南黄华河段,经人工筑坝截流又引出一条盘悬在雄山峻岭半山腰之上的人工天河,这条天河流经怀乡和池洞镇,经东镇镇流入尚文水库后,再继续输送到水口、镇隆和高州的潭头等多个乡镇,惠及千家万户。这条天河有很多名字,仅在怀乡当地就有怀乡天河、怀乡运河和怀乡水利等叫法;茂名和信宜等官方文件和报道自1963年至今则一直叫怀乡引水工程,尽管工程已经完成了几十年;民间知识界还有叫北水南调和南粤红旗渠的等等。
67.jpg
在信宜城区和怀乡墟镇工作、学习、生活和留宿过的人都应饮用过天河水,因为信宜水厂和怀乡水厂的水都引自天河,天河沿途的城镇村庄的农业灌溉和工程建设更离不开天河水,尽管天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信宜人,也许因为名字的不统一和宣传认知不足等原因,知道她存在和来龙去脉的人,尤其80后的年轻人并不多。笔者本人尽管生于天河引水源头附近,自小上学趁圩、探外婆省亲戚也常行路经过多处天河段,但对天河的径流轨迹也不甚了解。于七十年代末在读半耕读的时候,就听老师和大人说,天河水从山心输送到池洞扶参发电的,学校电灯照明就是扶参电站发来的电,但扶参在哪个角落并不知道。后乘车去县城读书路经池洞中学附近207国道,看到河边那个水电站,还误认为是扶参水电站。
68.jpg
几乎每个隧洞口前都有一个日常工作管理站
69.jpg
依稀记得以前叫水利站,现当地民众也仍叫水利站。
70.jpg
在地霄管理站前分流到怀乡墟镇用水的支渠。

今年国庆假期,又回乡一趟,仔细端阅了信宜的卫星地图,尤其对老家周边的地方进行反复察看,明显地发现一条如长长的蚯蚓绵亘蜿蜒在群山半腰之上的痕迹,概览貌似长城,粗看似路非路,细看惊现是一条河,河水河堤清晰可见。群山叠峦之上的河?由此引起了笔者兴趣。其后,进一步查看和实地考察,原来是信宜天河径流轨迹。通过此次卫星地图与实地的结合,并走访了一些当年参加天河开挖的建设者,大体弄清了天河的来龙走向和沿途情况。
71.jpg
(注:因明渠遇雨天常崩塌,现拟打通怀新至云罗、云罗至山心的隧洞。打通后将是信宜境内最长的隧洞,其中山云隧洞就有3150米。但因地方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工程自2004年8月开工以来,断断续续,十多年了,仅完成工程量的60%左右。打通后,大仁山心至怀新横茶的明渠将缩减20公里。)
72.jpg
怀乡云罗渡槽,又叫云罗天桥,是整条天河干渠中最高最长的一座渡槽,槽面离坑底有70多米,长110多米。据说当年全用手工吊装而成,而整条天河就有数座这样大型的天桥,可想当年建设的艰辛,工程的伟大不言而喻!
73.jpg
在天河水的滋润下,当年的旱瘦荒地早已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良田。
74.jpg
怀乡支渠与暗管相接的地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是原怀乡电站、辗米厂、怀乡墟中小学以及政府事业单位引水暗管的接头。现也是怀乡水厂的引水暗管的源头。当时怀乡电站的装机容量很小,仅勉强够怀乡墟范围内的学校和行政事业单位照明用电,居民仍只能用煤油灯(火水灯)照明。
75.jpg
于Ⅹ621信宜至怀乡、洪冠和茶山镇县道含沙岭脚的地方是天河南北干渠的分流点,南干渠经含沙隧洞流向池洞镇和东镇等地,北干渠流向怀乡镇扶德、德胜和云龙等村乡。其中的含沙隧洞,在洛湛铁路冷水坑隧道开通之前,一直是信宜境内最长的隧洞,长达900米,现也仅比冷水坑隧道少30、40米而已。含沙隧洞1964年 8月开工,1966年6月打通,在无钱无粮又无机械化的条件下,历时不到2年,甚称奇迹,已载入信宜和茂名史册,列为大事记。
76.jpg
于X621县道含沙岭脚的天河南北干渠的分流点。南渠很多人都熟悉。除了扶德、德胜和云龙等当地人,北渠知道的人不多。北渠灌溉面积有7000多亩,占天河怀乡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受益人口也有3万多人,也是天河重要的一条干渠。
77.jpg
怀乡含沙岭公路旁的天河南干渠
78.jpg
含沙隧洞前的天河。含沙隧洞是珠江水糸与鉴江水糸的分水岭。黄华河河水穿过该隧洞,就开始融汇到鉴江水糸。
79.jpg
扶参水电站是信宜天河不得不说的工程,曾是信宜的水利水电的一张响亮名片,扶参也因此而知名。
80.jpg
信宜和茂名地方志均有记述:扶参水电站1965年  3月动工兴建,流量4.4立方米每秒,装机2X1580千瓦。1968年8月投资85万元的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容量1580千瓦。这是茂名市和四县第一宗单机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也是市和四县列入省水利基建计划项目的水电站。七八十年代一直是茂名四县一区最大的水电站。据1970年的茂名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全市实有水电站18座,装机容量3985千瓦,而扶参电站就有3160千瓦,占到79%,可见当时扶参电站的霸主地位有多显赫。      

尽管七十年代后,信宜已兴建了一批小水电,但装机容量却在5一50千瓦之间,几十个小电站都顶不上扶参电站的一台机组,且当时线路没有联网,仅限小电站周边小范围用电。在信宜尚没有接通茂名火电之前,整个信宜城区的农工商和居民生活用电几乎全部依赖扶参电站,当时扶参电站对信宜的举足轻重作用又可见一斑。
81.jpg
根据卫星图的自行测量(注:有误差),扶参电站水头海拔为265米,经约250米长的管道,海拔突降到200米,六七十米的落差,两百多米的加速距离,天河水势能之大,冲击力之强,可想而知。
82.jpg
经过扶参电站发电后的天河水,二次利用,进入池洞二级天河,经池洞镇的大村寨、独田、石硖垌、陈阳坑、大糯田等地方,于坡尾的半山腰处与暗管衔接,一部分天河水在坡尾电站发电后,直接排入东江河(池洞河)。一大部分通过暗管穿过河底和207国道的地下,再焗升到对面山的明渠,流向信宜水厂和池洞、东镇等地。
83.jpg
池洞镇坡尾天河与水电站及其周边的航拍图
84.jpg
位于池洞镇坡尾与甘村之间的水电站,曾被不少池洞外的人误会为扶参电站,也有不少人误为天河的尽头。但在这里让人亲眼目睹到来自珠江水糸的黄华河河水翻山越岭后滚滚不断地进入了鉴江水糸。跨越两大水糸的河,在广东十分少有,在全国也仅几条。现天河水不仅是信宜城乡的重要饮用水,也是信宜锦江河的重要活水源。在冬春的干旱季节,仅经此电站流入锦江河的黄华河水,甚至比池洞河水还多。

信宜天河从怀乡镇大仁山心到池洞镇坡尾大约有30公里,另从怀乡镇含沙岭脚至云龙的北干渠也有10多公里。干渠总长约有45公里。干渠沿途又分流出众多支渠,把天河水引到各村的田间地头,让最初的不能耕种的旱地荒地变成水田良田,田亩大幅增加,庄稼亩产也翻番。

池洞石峡垌至六定村的天河支渠是芸芸支渠中的一条,其中就有两条渡槽相当有名。
85.jpg
信宜和茂名史志有如下记述: 1974年夏,怀乡引水工程南干渠大坡洞头大跨度(单跨度64米)双曲拱无钢筋槽安装成功。该渡槽由水电局工程师王有荣设计,其资料载入水电部出版的科技汇编。

该桥目前仍然是信宜单跨最大的拱挢,比1975年冬动工,1976年9月竣工通车的湛江地区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一一怀乡镇平花黄华江大桥(单拱跨60米、造价57万元)的单拱还要大4米。
86.jpg
在信宜至怀乡公路黄坡岭脚刚上坡的地方还有一条很多人都熟悉的渡槽,过往车辆都要从渡槽底下经过。该渡槽长约210米,是天河引水渠中最长的渡槽。也可以说是当时信宜境内最长的桥,直到洛湛铁路和包茂高速开通前,其长度都无桥能敌。
87.jpg
根据地方志记载,怀乡引水工程1963年12月首先在山心动工兴建,始由怀乡公社施工,1964年改同县兴办。该工程引白石河水,是县内第一宗灌溉、发电综合性的中型北水南调工程,于1973年全部完成。

为什么选择1963年这个时间点开建怀乡引水工程呢?

当时茂名、高州和信宜等都平属湛江地区。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1958年5月湛江地委在广东省的支持下决定兴建廉江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并于当年6月开工。1960年5月,主体工程建成,开始发挥效益。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邓小平和叶剑英等先后到过现场视察,粤西人民深受鼓舞。

1958年5月,信宜的邻县高州动工兴建高州水库,并于1960年9月竣工,发挥作用。

1960年2月河南省林县也动工兴建红旗渠,其后轰动全国。

1958年,信宜己计划黄华江大工程项目,但因大跃进的大炼钢铁的影响而下马。1958一1960三年大跃进严重影响生产,怀乡山多人多,地少田更少,粮食严重短缺。1962年广东省遭受严重水灾,而1963年全省又遭受百年一遇旱灾。而有水库水利的县则旱涝保收。

在全国掀起兴建水利高潮的政治形势下和严酷的生存环境刺激下,1963秋,信宜水利局向怀乡公社提出在山心引水兴建北水南调工程,鉴于当时形势和环境,怀乡公社自然积极响应,当即成立了由公社书记朱立梅任总指挥、公社社长俞文年任副指挥的工程指挥部,县水利局负责测绘和技术指导,组织人马,筹集粮草,准备材料,并于当年12月于山心动工筑坝拦截扶龙河。

除了拦坝、坑坝、隧洞和渡槽桥由公社统一安排专业突击队建设外,各线路段分配到各大队,再由大队落实到各生产队。各生产队以记工分形式,组织社员自带米粮、自带工具,手挖肩挑,开山劈地,推泥填坑,食宿工地,日夜奋战。待攻克一段后,再继续分配另一段任务,如此循环,直到全律工程任务完成。

88.jpg

天河最初的功能设计仅是灌溉和发电,并沒有现在的饮用水功能,又是何时因何而增加饮用水功能定位的呢?

原信宜城区常住人口仅廖廖几万人,城镇化的突飞猛进,现城区人口已突破了20万人。根据信宜2015一2030规划,城区及周边结合部用水人口将远超50万人。原信宜水厂是用电抽取池洞河水作生活饮用水,但池洞河的水量有限,枯水期甚至无水可抽,加上沿河工业发展、人口增长,排污也随着增加,水质已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城周边有尚文水库和高城水库,但这两库的活水补给不足,库容也有限,只可作为应急备用水源。鉴于此,2012年,信宜市委市政府决定、市人大通过把怀乡引水工程引用的黄华江水作为市区饮用水源,大成镇作为黃华江的发源地,也成为市区饮用水水源的源头,并将沿途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沿途生态保护,严防河流污染等。

六七十年代前,农村几乎都是挑水饮用。八十年代后,有的自行打井,有的开始引用山泉水。九十年代后,因电力供应开始稳定,用电抽水,已成为许多的农家常态,山村居民已普及引用山泉水。大概从00年之后,各地的地下水位普遍严重下降,原几米、十几米的水井大多成了枯井,无水可抽,导致后来几十米、上百米的深井不继出现,地下水过度深采,带来了地陷和水田缺水等问题,后只能无奈从远山引用山涧水。

以怀乡墟为例,几乎所有墟里的居民独自或几家联合,用塑胶软管,从天子岭、石坑、地霄,甚至蛟致岭和石头埇等高水头的深山里引渡山涧水饮用,投入大,分担重,维护更难,一旦断水,有钱也不知从何处着手,跟水找渗成为家家户户头等难事。山泉水源和引水过路问题也引发层出不穷的矛盾和纠纷。几年前,无论在怀乡墟头桥,还是墟尾桥,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引水管密密麻麻地从桥两旁通过,各种水管在大街小巷里穿家过户,比电线还多。为了集中资源,减少分担成本,避免重复和散乱,引自天河支渠水的怀乡水厂公益项目才得以立项和建设,现水厂每天让3万多在怀乡镇工作、读书和生活的人受益。

2011年兴建的池洞镇大坡村饮水安全工程,也主要是引用怀乡引水工程南干渠水源为主,通过水厂净化,将黄华河水引入各自然村饮用,受益人口五千多人。

通过上述例子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把天河水作为饮用水的乡镇和村庄将越来越多,天河饮用功能将来越突出。且天河海拔均高于各水厂位置,水厂无需抽水就可直接引用,每年可省去大笔抽水电费,降低水价,居民可直接受益,天河已成为水厂争相考虑的引水源。而天河每秒7.7立方的流量,亦可满足沿途8万多亩农田灌溉和5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

89.jpg
而随着全国西电东送和电网的联网,以及信宜周边大型火电、核电、风电和水电的发展,天河发电量也许不变,但所占份量将会越来越轻,这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 90.jpg
1963年12月动工,1964年10月,国家核心刊物《中国水利》就对怀乡引水工程进行了报道,这是目前发现国家级刊物对引水工程所作的最早文献记录。
″发奋图强   依靠自己的力量″,多么淳朴接地气的一句话道出了怀乡人的骨气和信宜人的气节:缺钱缺粮,不等靠要,不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知难不畏,敢闯敢创,聚精凝力,团结合作,砥砺前行。
91.jpg
信宜天河,每天关系到几十万人饮水用水的工程,真真确确的民生工程;涉及到沿途十万多亩农地水田的灌溉,实实在在的惠农工程;惠及到沿途的农工商发展,息息相生的富民工程。
92.jpg
信宜天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信宜人不朽的精神丰碑!
讲述家乡好故事,传递中国正能量。
如有纰漏,欢迎批评指正!

(图文编创作者:草言)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水坑头 发表于 2017-10-1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gif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威利斯 发表于 2017-10-19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70283739 发表于 2017-10-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好好学习5151 发表于 2017-1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群众。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国 发表于 2017-11-13 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脚毛都落嗲好多在那地方啊!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图说信宜

    图说信宜

    板块简介:信宜旅游摄影、信宜乡村风俗、会员相册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19991
  •  发布规则

      郑重声明
      《摄影|随拍》版权归信宜玉都风情网所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及引用,如您要使用图片或商用,请与本站及原作者联系。

      本版是由信宜摄影、游玩随拍、信宜乡村风情、会员相册合并版而成,所以特分三个大类:信宜摄影(专业摄影)、游玩随拍(游玩攻略等)、信宜乡村风情(介绍信宜本地风情)。

      1、本版块禁止发布广告,一经发现将会删除;
      2、关于人像类作品,请以技术角度评片;
      3、回复帖子请文明用语,共建良好的交流讨论氛围。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苏ICP备11037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