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信宜各地地方传说

[复制链接]
天天向上5 发表于 2013-6-1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田螺岭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信宜县金垌镇泗流村,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只银白色的仙鹤从天而降,将口含的一只田螺留在泗流江畔,然后欢叫三声,拍拍翅膀,腾空而去。
不久,风过雨晴,天空明朗,仙鹤留下的田螺,竟变成一座木秀花妍,景色翠丽的大山。人们还发现这座山里面蕴藏着碧绿、晶莹的玉石。大家为纪念这只仙鹤,故把这座山叫做“田螺岭”。
仙鹤献玉
相传很久以前,粤西云开大山一带瘟神肆虐,灾害频繁,民不聊生。忽一日,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随之,雨过天晴,祥云飘荡,七只银白色的仙鹤口含碧玉翩翩飞来,在云开大地上空盘旋三周,将碧玉撒播在云开大地上,然后欢叫三声振翅离去。仙鹤播下的碧玉,变成一座座蕴藏着碧玉的大山。从此,云开大地瘟神匿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石印来历
石印,位于平塘镇林垌村水口的峡谷里,有狮山、象山屹立两边。中间宽数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杂树。林垌河(即沙子河)流经此地,突被一个形似印玺的大石挡住,河水从石底流过,石印便因此而得名。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杨公,看见山上垌下全是石头,人们耕田种地十分不便,决心要把这些石头搬走。后来,杨公打听到山神爷有条宝鞭,只要拿着当空一挥,可叫山搬家,岩开裂,连石头也可赶着走。于是,他千方百计弄到了宝鞭,便满山遍垌去驱赶石头。路过官府衙门口时,杨公愤怒地挥了三鞭,竟把衙门的官印和门前的石狮、石象一齐赶走了。到了林垌河口时,杨公见迎面走来一位老阿公,便问:“阿公,你见我那群羊没有?”老阿公如实说:“哪有什么羊呀?只见满河石头往下滚。”谁知这么一说,道破了赶石的天机,宝鞭失灵了。顿时,几声天雷轰响,石头聚在河上不动了,石狮、石象浮在两边山头,成为现在的狮山、象山。官印却屹立在河中,成为现在的石印。
合箩香茗
在信宜径口镇环球、大榔两村的交界处,有座海拔605米高的山叫“三唛顶”。半山屹立着一块大怪石,形似两只谷箩相合而立,当地人称它“合箩石”。在这座怪石附近的山土化 里,保存着一个古老的茶园,所产的茶叶,叫“合箩茶”。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户姓杨的茶农在“合箩石”下的山土化 里,用辛勤的汗水开辟出20多亩茶地,世代经营这个茶园为生。由于这个地方山高雾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因而所产的茶叶清香、味甘,品质极佳。
一天,有两位神仙腾云驾雾来到“合箩石”下棋,忽然被茶园飘来的香味吸引住了。仙人立即弃弈来到茶园,品尝了茶农的香茗,赞不绝口。因此,后人写出“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的佳联,合箩茶也由此扬名全国,饮誉海外。
半月岩的传说
半月岩,位于北界镇山口村。这里奇峰高耸,岩壑壁立,怪石嶙峋。
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遇到前所未有的干旱,田地龟裂,庄稼枯死,干旱饥饿威胁着人们。村里有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阿仙,女的名阿髻。一天晚上,神仙托梦给他俩,说往北走九九八十一天,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岗,越过四四一十六条沟壑,就会看到有块长满蒿草的宝地,这块宝地下有个泉眼。为了解除旱患,救活村里的穷苦百姓,阿仙决定依照神仙指点的方向去寻找水源。第二天,他辞别了恩爱的妻子,带上干粮、锄头、铁锤、石凿便上路了。阿仙去后,阿髻在家里等呀盼呀,总不见丈夫的消息,于是下决心亲自去找他。经过昼夜的奔驰,终于在一个月缺的晚上,找到了那块长满蒿草的宝地。可是,阿仙已经累饿死在附近的岩洞中了。
此时,阿髻无限悲痛,她伏在丈夫的身上放声大哭,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一股清澈的泉水冲出地面,喷到半空中,变成了一股飞流直下的瀑布,树木生长了,村里人也得救了,可是阿仙和阿髻却离开了人间。后来人们传说,这股流出来的清泉是阿髻的眼泪,所以把这条河叫“阿髻河”。又有人说,这是阿仙的阴魂显灵,因此把这座山也叫“仙人山”。阿仙和阿髻为寻找水源,生前两人不能团聚,为纪念他们,便把这个岩洞称作“半月岩”。
地名趣联
从前,池洞镇曲木村有位秀才,用曲木村和附近的铜鼓、东安两个村庄名,巧妙地吟出一联的上联:“曲木为锤,打响铜鼓应东安”。尔后,秀才同一些人苦苦思索,怎么也想不出满意的下联,一时成了“绝对”。
事隔两年,秀才有位好友来向他借钱,秀才便以“绝对”找“配偶”作为借钱条件。这位朋友也粗懂文墨,他用“白石作砚,研出朱砂写大圣”,巧妙地对上了。其中白石、朱砂、大胜(与圣同音),均为朱砂镇的三个村名。
还有,朱砂镇里五青翠村也有个秀才,他立志教育事业,把家搬到朱砂莲塘村设一间私塾,广收农民子弟攻读。他有感于这次搬家,吟出一联以抒情怀:“青翠是鸟,飞来朱砂栖莲塘”。吟罢出句,可怎么也想不出对句来。为求此联的配偶,秀才想出个好办法,在招生之日,他贴出广告:“有能对‘青翠’之对者,可免收一年学费。”
有个来自安莪的学生,他看了广告后,立即用家乡的地名应对:“安莪塘里(鲤),跃上琶垌住湾角”。其中琶垌、湾角均是村名,秀才高兴得拍手连称“对得好!你今年的学费全免了。”
罗克明的传说
罗克明,曾改名马鸣陆,出生于1902年,信宜市池洞镇扶参村人,幼时随祖父迁居怀乡镇百片坑村。是中国**D信宜县委第一位书记,怀乡起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1932年,罗克明在香港工作期间,因患有严重的肺病,逝世于香港九龙广华医院,终年仅30岁。
相传罗克明生前,除勤奋学习马列著作和专心革命工作外,平时还喜欢赋诗作对。有一次,他入住东镇圩头(现为信宜市区)一间旅店,在与主人交谈中,了解到该店客人稀少,收入微薄,甚至连求人写副对联都请不起。罗克明听后深表同情,当即取来文房四宝,稍加思索,便在红纸上写下一联:“日之坠矣君何往?鸡若鸣时吾不留。”对联贴出之后,因欣赏作者的书法和通俗工整、有趣的对联,再加上店主人服务态度良好,收费合理,过往行人都喜欢到这家旅店投宿,一时生意兴隆,被人们传为佳话。
1927年夏,信宜怀乡起义前夕,罗克明住在战友罗翘英家。有一天深夜,他在灯下起草完《信宜怀乡起义方案》之后,那种誓要为民除害的决心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油然而生,他满怀豪情,挥笔写下“七绝”一首:“豺狼当道祸千村,除暴安良责在肩,唤醒睡狮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此后,他在香港工作期间,还经常写诗寄赠亲友,互相勉励和鼓舞革命斗志。
仙女镇妖
在信宜市高坡镇高坡管理区的西面,有条山脉从北向南延伸。中间连绵起伏着七个小山峰。山脚下的临河处,还有个已被淤泥堵塞的石洞,人们把那七个小山称之为“七星岗”,山下的石洞叫作“水鬼窿”。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个美好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山上林木苍翠,牛羊成群。山下稻菽千重,蔗甜鱼肥,百姓们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忽然有一天,西江河有个水妖逆流而上,来到此处便赖着不走了,欲想霸占这里的大片良田筑城建宫,以满足其享乐。百姓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个个举起拳头强烈反对。水妖一怒之下,便吞云吐雾作起妖法来,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滔滔的大水铺天盖地咆哮而来。百姓们十分惧怕,只好弃掉家产,拖男带女向别地逃命,嚎哭之声震撼天庭。恰巧这个惨景,被正在瑶池沐浴的七位仙女看到了,她们马上穿好衣服,不顾一切赶到凡间,可惜一时忘带兵器,于是急中生智,立即手挽着手化作一座大山,挡住了大水的泛滥。水妖看到天上有仙人下凡,知道情势不妙,马上收法逃命,却被七仙女抛起的彩带牢牢缚住。
天空开始晴朗了,滔滔的大水退走了,人们又纷纷回到各自住地重建家园。为了防止水妖继续作恶,免除后患,七仙女便将彩带化作一座大山,将水妖压在山脚石洞里,“水鬼窿”便由此而得名。据说,七仙女未经玉帝的获准便私自下凡,本应受到重罚,但玉帝念其除妖救民有功,故令其化作七颗星星,永远不得再离开天庭。后来人们为纪念七位仙女搭救之恩,便将这座山称为“七星岗”。
白水磜
“白水磜”位于合水镇高荷村竹黄岭。白水磜有个石洞,洞内气温宜人,冬暖夏凉。传说从前这个洞住着一条小玉龙,有个虾精欲占据此洞,便天天来到洞口挑衅,玩弄妖术,想把玉龙赶走。玉龙一气之下,便和虾精打斗起来。它从洞中冲出,口吐一股白雾,腾云直上天空。忽闻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玉龙抓住了虾精,提起往下一摔,把虾精摔个半死,幸得神马及时赶来劝阻,虾精才不至毙命。
虾精失败了,灰溜溜地往右边逃走,后来变成一座山,称为“虾山”。玉龙也摇身一变,变成一股吉祥的雾霭,缭绕山间,然后化作一股清澈的河水,从山上流下,永远为人类造福。但因玉龙与虾精前有隙,加上两者的观点不同,至今虾山和玉龙依然背道而驰。
庞夫人庙
在北界镇平山管理区东坑河有个水潭,潭中有块石头高出水面,河水从上面流下,冲激石头,珠花飞溅。旁边还有一个小墩,旧建庞夫人庙,“庞瀑飞珠”因此而得名。
相传庞夫人原居六问乡龙母田(以庞夫人为龙母得名),将临产时,她往河边挑水,忽产孪生两子,坠落水中,后名此处为“龙母港”。以后,龙母每天早上到该处挑水,两个儿子必从水中跃出,向龙母献鱼,并索奶饮。龙母的丈夫产生怀疑,尾随观看,见到两个儿子,立即用手去抱,两儿挣脱沉水而去,往后不复再来。龙母死,有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来吊唁,夜卧于簸箕之上,有人偷看,却见两条大蛇。第二天,白衣人离去。龙母出殡时,大水浸屋,棺柩随水流去,左右有条蛇护着,流至今之龙皮坡,棺忽停止,故将此地称为“龙停坡”。后来木棺变为石棺,复浮江而下至东坑水口,再逆流而上,没于潭中。乡人以其灵异,去祈祷,传说很应验,故立庙祀之,称为“庞夫人庙”。
凌十八的传说(四则)
凌十八,名才锦,因排行十八,故俗称之为凌十八,是信宜市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清道光年间,他加入拜上帝会,并与洪秀全结拜,又是信宜拜上帝会和大寮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关他的传说很多,下面仅整理数则,以飨读者。
(一) 初露锋芒
相传,凌十八幼年时喜欢读书,他才华出众,力气过人,常向父亲要钱买“古传”(即《水浒》、《三国演义》等书)。父亲没钱,他就到一户张姓的财主家看牛,挣钱买书看。这户财主是有名的刻薄鬼,凌十八替他放养大群牛,月底只得几枚小铜钱,平时稍不留心,还要挨打,遭受皮肉之苦。
一天,凌十八把牛赶到山上,便找村里的牧童们商量,一来想学《水浒》里的英雄好汉,进行劫富济贫;二来想对张老财进行报复,以解平日心头之恨。牧童们经过如此这般策划之后,立即分头行动,有的回家拿来柴刀,有的自告奋勇搭起人梯,他们爬上十多米高的老松树,用柴刀削下一片片松光(松脂节),然后绑在牛尾或插进牛的屁股里,再用火烧燃松光。牛的屁股着了火,痛得拼命狂奔乱跑,有两头牛跌落山岩摔死了。凌十八和伙伴们即分头通知村里的穷人,偷偷将牛宰了,拿回来老少饱吃一顿。
太阳落山了,凌十八像往日一样赶牛回家。张老财站在门口,对着牛群一五、一十地数,发现少了两头大黄牛,立刻板起脸孔追问:“牛哪里去了?”凌十八装作害怕地说:“牛嘛,被老虎吃了。山上只剩下一堆牛皮、牛骨。”老财主半信半疑,强要凌十八带他去看。刚到山脚,凌十八指着前面一块烂地说:“老爷这里发现有老虎的脚印。”张老财听到个虎字,浑身上下立刻起满鸡皮疙瘩,两腿筛糠,扭头便跑。此时,忽闻周围有人大喊:“老虎出来了,大家快走呀!”老财听到喊声,更加急得腰腿发软,埋怨爹妈给自己少长两条腿。只见他走走跌跌,跌跌走走,好不容易才逃回家里,一连几天都躺在床上,连话也说不出来,以后再也不敢追问丢失牛的事了。
(二) 少年学武
凌十八少年时,常利用在山上牧牛、砍柴的间隙,同小伙伴们削木为兵器,舞枪弄棒的“撕杀”一番。
村里家道殷实有气力的青年,为了考个武秀才,联合开了个武馆,聘请一位高强的师傅来传授武艺。棍棒的撞击声,人们的喝彩声,山鸣谷应。凌十八没钱投师,就尽可能争取观看机会,偷师学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由于凌十八仔细观察,揣摩琢磨,心领神会,也在外边跟着舞手动脚,虽然个子还不大,却学得比正式参加者还好。
一天晚上,月光皎洁,草坪上分外明亮。师傅心里格外舒畅,十分卖力地表演武艺。凌十八看呆了,不禁大声喝彩。这声音惊动了师傅,他停下来循声看去,发现了凌十八,问道:“你也懂么?”凌十八点点头。师傅说:“你也来表演一下吧!”初生之犊不怕虎,表演就表演嘛,凌十八应声而出,先两脚分开并肩,然后运气丹田,接着左右开弓动起拳脚。起初还是一拳一脚,稳扎稳打,来去分明,渐渐便快起来了,左一个盖顶护身,右一个双龙出海,但闻风声呼呼,真个水泼不进。人们都惊呆了,师傅也高声叫好。有个大个子武生不服气,欺负凌十八个子小,大声嚷道:“凌十八,我同你比试比试,看谁高强?你敢应战吗?”没等师傅表态,年少气盛的凌十八便一口答应了。这时,场上静悄悄的,只见两人拳来脚往,难解难分。突然,大个子喊声“啊唷”,原来凌十八买个破绽,让大个子扑进来,然后乘虚一闪,顺手从侧面一揪,把大个子仰面朝天撩倒在地,还跌出好几尺远。虽然没伤着他,却决出了胜负。
师傅很高兴,摸着凌十八的头说:“你也来学艺吧!”凌十八腼腆地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呐。”师傅说:“每天晚上散了馆,我单独教你,不用交学费。”就这样,师傅把看家本领都传授给了凌十八,方圆十几里,数他武艺最高强。师傅又对凌十八说:“有了武艺,还须炼成大气力,本领才能过人。”此后,凌十八只要有空,就把专供武生炼力的石头,从小到大,举得高高的。后来,那个50司码斤的方石,凌十八一只手就能举起来,绕着草坪走两圈。舞动24斤重的大刀,活像人们使筷子、抛芒花。他穿上用铁皮打制的战甲,足有80至100斤重,刀斩不进,箭射不入。
(三) 押石借钱
一天早上,邻居黄小七低着头、哭丧着脸走过来,说:“十八哥,我母亲得了急病,痛得床上直打滚,家里又没了米,得去借钱。今天,你帮我看着牛吧。”
“你向谁借?”凌十八问。
黄小七支吾地说:“不知道……”
凌十八想了想,拉着黄小七的手说声“走”,两人便向着钱排圩走去。
话说钱排圩有间当铺,县水口大财主陆滋务开的。这个财主胃口很大,吸血管也伸得很长,他在镇隆、东镇、怀乡等地都开有押铺,赚了很多钱,买了很多田地。穷人都恨他入骨,但穷人没处伸手,也只好忍受着他的盘剥。
凌十八俩走进陆滋务当铺,向师爷说明原委,要求借点钱。师爷皮笑肉不笑地哼道:“我们这里是当铺,有东西抵押才借钱。没有东西,不行!”
“要什么东西抵押呢?”凌十八问。
“当然是值钱的东西啰,哪还用问?”
凌十八说声“好!”便拉着黄小七走出去。
黄小七问:“上哪儿去?”“到那里你就知道了。”凌十八拉着黄小七边走边说。一直走到钱上村凌家祠堂门前。凌十八把平时练武用的60司码斤(约50公斤)的大石抱起,然后重新折回当铺。
凌十八把石头放在柜台面,脸不红,气不喘。石头压得柜面的木板吱吱地响,眼看快要连柜脚都压垮了,凌十八才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武生平时练武专用的。他们将来要考武秀才、武状元哪,是个宝!师爷,你看能当多少钱?”
师爷顿时吓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不敢还口。正在里面的陆滋务连忙走过来,点头哈腰,赔着笑脸:“这事好说,好说。你先把石头拿下来,慢慢商量。”这样,凌十八替黄小七借到三千钱(约相当白银三元),替他母亲治好了病。
(四) 大寮拜旗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春节后不久,凌十八从广西回到大寮,就按照洪秀全、冯云山的指示,着手组织“拜上帝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大寮地区的穷人都参加了拜上帝会,连罗定、高州、岑溪、北流、容县、陆川等地,也有很多人前来参加拜上帝会。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月,凌十八对会众说:“我们都是生死与共、患难相扶的弟兄,为了活命,应该在上帝的保祐下做一番事业。我们共同拜旗吧!如果我们有世界,拜了三天,旗就会在亚婆髻(附近一座高山)上升起来。”
这一天,开始拜旗了。以大寮薛氏祠堂为拜坛中心,这一带的山头、晒地、路上、田边,万头攒动,鸦雀无声,人们肃穆地站着,有人拿来个瓦盆,凌十八点燃了香,刺破指头,滴血到盆里。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挨次滴血,足足有半盆。凌十八率先跪下,口里祈祷;人们也都跟着跪下,祈祷。一直拜了两天,亚婆髻上依然绿树婆娑,青枝刺天。
到第三天中午,奇迹出现了。只见一面黄色大旗,在翠绿的亚婆髻顶上露出,拜上帝会众的祈祷声更响亮了,拜的更虔诚了。再过一会儿,大旗冉冉上升,在天空中随风飘扬。欢呼声响彻云霄,整个大寮都振奋起来了。
凌十八在旗子中间用血写上“诛灭清妖”四个大字;领着大家宣誓:“生同生,死同死,有饭大家吃。”大寮,燃起了反清的熊熊烈火。
“云开”得名
信宜钱排镇云开村有座大山,叫“云开大山”。云开之西的茶山镇榕洞村有座山叫“公和山”。因这座山顶矗立着两个高达数十米的巨石峰,当地人们称它为“公婆石山”。
据说很久以前,云开山原称云罩山。有一年,一对携带儿女的夫妇从外地逃难来到此处,因见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林木茂盛,风景秀丽,便决定在此栖身度日。他们平日靠捕猎、采果、挖野菜为生,并把随身带来的一点谷种播下。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一年,风调雨顺,收成颇好。
但好景不长,这事很快被当地县官知道了,即派差役传令他们:“每年要交纳山味300斤,兽皮200张。”这对夫妇一向是以耕种为活,对狩猎缺乏经验,一听说每年要交这么多的东西,丈夫不禁叹道:“老家要吃不要皮,这里要皮不要吃。”他的话正好被差役听到,抓住他就是两个耳光,并恶狠狠地说:“什么皮呀、吃呀!看你这个穷样,还会有什么好吃的?”他强忍着痛道:“老爷开恩,我们实在无法交纳这么多的山味、兽皮,不过家中还有点小米。”
“快给我们试试!”差役们吃着煮熟的小米饭,觉得确实软口清香,便呈上给县太爷。县太爷吃后,也大加赞赏,并传令这里所有的百姓务必种植小米,定要如期交纳。
转眼过了数载。有一年,云罩大山区连续数月云雾遮天,日昏月暗,播下的种子不发芽,花草树木不知春,人们只好烧香拜神,祈求老天保祐云开雾散。
此时,远方来的夫妻俩更是坐卧不安,每天一早便跑到峰顶观察气象。一晚,丈夫躺到三更时分还未能入睡,朦胧中突然看见有位老态龙钟的长者,拄着手杖向他走来,神情严肃地说:“你想让这里的乡亲平安度过这场灾难吗?我现在教你除灾一法。自明天起,你们夫妻俩到这座峰顶上,面朝东方,口念‘云开’两字,连续用木柴烧七天大火,云雾就会自然散去。但是,你们两人也将会变成石人。”说完,便升腾而去。
丈夫醒来,将长者的话告诉妻子。两人苦思良久,决定为解救儿女后代及众乡亲而舍命除灾。他俩毅然来到峰顶,按照梦中吩咐烧呀、烧呀,一天,两天过去,至第七天奇迹出现了,只见那浓雾滚滚的云罩山顶顿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霞彩万道。然而,这对恩爱的夫妻也随之化为两个石人,永远屹立在山顶上,人们便称这山为“公婆石山”。在离不远的地方,还有盛饭用的木盆也都变成了石头,当地人称之为“饭甑石”。
乡亲们深为这对舍己救人的夫妻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便以他们的夙愿——“云开”为名,将云罩大山改为云开大山。
阿生的传说(三则)
(一)辣椒去水
从前,在信宜西江某地,有个小伙子名叫阿生。他从小没爹没娘,十二三岁便开始替人家做长工。阿生长得聪明伶俐,天资过人,虽未上过学,但也认得一些字,平时会讲会算,出口成章。
有一年,阿生到黄老财家做长工,这家财主是有名的刻薄鬼,他叫人买回几担辣椒,天天拿辣椒当菜给长工们吃,长工们吃得个个嘴肿舌头痛,黄老财倒装作很关心的样子说:“现在雨天水气多,多食辣椒,好去水气。”阿生想,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得找个机会,倒过来整治整治这条狡猾的老狗。
到了夏收的时候,晒谷场上堆满了谷子。忽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眼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黄老财慌忙催促长工们快把谷子盖起来。但阿生和长工们早已商量好了,故意装作很有把握的样子对黄老财说:“老爷请放心,我们自有退水之计。”说完,阿生和几个工人,就从厨房里抬出两大箩辣椒,大家站在屋檐下,拿着一把把辣椒向雨中撒去,并且边撒边叫:“辣椒能去水,辣椒能去水!”
两大箩辣椒撒完了,可堆得像小山似的谷子,却被大雨冲向田野里、河沟里,损失可大啦!直气得黄老财呆若木鸡,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一分不多、一厘不少
第二年,阿生又到另一户有钱人家里做工。开工的头一天,便商定每月工钱20元,按照30天计算。
这户人姓李,外号叫李百万,同样是个爱财如命,百般刁难工人的老狐狸。阿生受不了这许多气,刚做了21天,就提出算帐辞工,并声明计算工钱时,多一分不要,少一厘也不肯。李百万当即叫掌柜算工钱,按每天的所得若干计算,算盘子拨来拨去,怎么也没计算出一个整数来。
李百万说:“阿生,你不用出难题了,我李某素来大方,给你15元吧。”
“我有言在先,多不要,但少也不肯,你如数结算给我好了。”
“这笔帐如能算出一分不多,一厘也不少,我给你一年的工钱!”掌柜边说边把算盘帐本丢给阿生。
“要是你算不出来,那就不要拿工钱,好不好?”李百万发出一阵奸笑。
阿生说:“好,但口讲无凭,立据为真,要当众写下来才好。”李百万被阿生一激,果然叫来了许多人,并叫掌柜写了字据,他还在纸上添加一句:“不准反悔。”
阿生拿着字据后,在众人面前神气十足地说:“掌柜是个十足的大饭桶。我阿生一不要算盘,二不要纸和笔,闭上眼睛也能算得出来。”说到这,阿生把算盘、帐本丢回给掌柜。继续往下说:“你们讲定每月工钱20元,那么做3天工岂不是得两元吗?我总共做了21天,刚好是7个3天,每3天两元,二七一十四,应领工钱14元,正好是一分不多,一厘也不少呀!”
听到这,李百万和掌柜才恍然大悟。于是,你怨我,我怨你,城皇庙里鬼打鬼,李百万只好悻悻地把一年240元的工钱交给阿生了。
(三)以牙还牙
有个农民,家境贫困,每天给财主送柴换米。
有一天,农民家里来了客人,他叫妻子也送一担柴,以便多换些米招待客人。农民的妻子长得漂亮,她挑柴进财主家时,被老财主看见了,他顿时色迷心窍,于是便同帐房商量,暗中抛出一条毒计来。
第二天,当这位农民挑柴到财主家时,帐房偷偷把一只死猫压在柴担下,然后财主故作惊讶说:“哎呀呀,不好了,我家的宝猫被柴压死了。”农民挑起柴担看时,果然发现地上有一只死猫,便说:“既然是我把猫压死了,我赔一个给你吧。”
“你能赔得起吗?我这只猫不是普通的猫,村头叫一叫,老鼠全跑掉;村中走一走,老鼠见着抖;村尾喊三声,老鼠死干净。就算你赔千金,我也是要活猫。”
“老爷,可怜可怜我们穷人吧,莫说千金,就是百钱我也拿不出来呀!”农民再三苦苦哀求着。
财主向帐房使了一个眼色,帐房便慢悠悠地说:“我们老爷素来宽宏大量,也知道你是无意压死的,如果你肯让出妻子给老爷,不用说不用赔猫,你们全家吃穿都不用愁了。”
农民听说要让妻子,肺都快气炸了,但又不好发作,唯有暂时忍气吞声,答应回去先同妻子商量,然后再来回话。农民离开财主家时,一路伤心一路哭。
这件事被阿生知道了,他替这位农民想出了一个对策,叫这个农民先答应让出妻子。
财主见农民肯让妻子,乐得眉开眼笑,催促帐房赶快备办彩金、礼物,自己还亲自去迎接新娘。这天,农民家里请来左邻右舍,炸鱼烧肉,像办喜事一样。阿生还特意煮好一盆糯米饭,专用鸭脚木制作一只饭匙,等候财主的到来。吃饭时,阿生和农民热情款待财主,当帐房盛糯米饭时,糯米又粘又软,而饭匙木柄又尖又细,他挖呀挖,铲呀铲,都盛不满一小碗饭,他正用力装饭时,只听见“啪”的一声,木匙柄断了,阿生马上惊呼起来:“不好了,你把我这只金枝木饭匙弄断了。”财主见帐房弄断一只木饭匙,便陪着笑说:“没关系,没关系,明天我叫人送一只银杓给你们使用。”
“老爷有所不知,我这只饭匙与普通的不同。金枝木、金枝木,朝铲鱼,晚铲肉,中午铲米饭,晚间铲得珠宝堆满屋。就算赔万金,我也是要回我的金枝木饭匙。”阿生说。
左邻右舍也帮着说:“如果今天不是使用这个饭匙,哪会有这么多的好酒菜招待你们?”这下财主急了。阿生拍拍胸脯说:“如果是别人弄断,我是不肯放过的。看在老爷分上,我知道他无意压死你一只宝猫,今天你也无意弄断我的金枝木饭匙,让乡亲作个证人,那就两相抵销吧。但是你们送来的礼物,要收下来招待证人。”
财主无计可施,只好同意,像只丧家狗一样,夹着尾巴溜走了。
牛牯岗的传说
信宜市区北面,有座山叫牛牯岗。山的侧面,伏着一尊长约20多米,高5米的巨石,远处望去,酷似一头水牛伏卧在山侧。近前细看,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由巨石组成的牛头、牛角和牛身。更有趣的是,后面还拖着一条三米多长的牛尾巴。对于这头石牛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哩。
古时候,这一带人穷地荒,牛力欠缺,农民耕种靠人来拉犁,日子十分难捱。村里一对年青夫妻,男的叫阿青,女的叫阿秀,家中同样清贫。但他俩夫妻恩恩爱爱,丈夫披星戴月砍柴种地,妻子每天起早摸黑织布兼拉犁耙,生活虽苦,倒也过得美满。一天,阿青照例上山砍柴,却遇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在山上放牛,他近前对阿青说:“看你们夫妻平日拉犁种田多辛苦啊!我这里有大群牛,任你挑选一头回去耕种吧。”阿青再三推辞,但经不起老者的盛情,就牵了头水牛回来,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夫妻俩每日精心喂养,牛牯也长得膘肥体壮,村里人见人爱。
再说,这头水牛好像懂得人意,犁地耙田,不用鞭催也跑得飞快。每到农忙时节,阿青还带上牛挨家逐户帮耕,以减轻农民们拉犁的痛苦。可是消息传开,当地有个恶霸便对这头牛打起坏主意来。起初,他差人带礼物上门,用甜言蜜语买这头水牛,但遭到阿青反对之后,恶霸老羞成怒,乘阿青夫妇上山放牛、打柴时,便带着一班打手追踪到山上,强迫要将牛交出;阿青夫妇死不同意,恶霸一怒之下,竟指使打手将阿青、阿秀杀害了。随后,便动手强牵这头牛牯。可是,牛见主人遭难后,顿时血眼通红,左右摇晃着大脑袋,奋起四蹄,冲向恶霸和一群打手,只见它前一角,后一角,左一下,右一下,便将他们全都戳死了。
然后,水牛跑到主人夫妇遗体旁边,流着眼泪,伏下默默地守候,一直不愿离去。天长日久,它不吃不喝,便变成了今天的石牛。
神奇的“雷打石”
在高坡镇明堂村田尾坑山下,有一处叫“雷打石”的地方,那里原有一块巨石,石的顶端开着一条又长又深的缝,缝中间插着一块斧状的石块,据说是雷神爷劈打巨石时遗留下来的斧头。
相传,不知何年代,田尾坑附近的山地肥沃,本来当地百姓靠辛勤劳动是可以勉强维持生活的。但是,由于山陡泥松,每逢下雨,山洪爆发,常常出现山崩地陷的现象,百姓年年开渠筑坝,植树造林,虽然收效甚微,却坚持不懈。天长日久,他们的顽强意志却感动了天神,于是抛下一块巨大的镇山宝石,帮助百姓消灾除害。
可是,有一年镇山宝石竟成了妖精,在阴天或晚上发出阵阵怪叫,要百姓每三天备一次礼物去烧纸孝敬它。凡不照办的,若从它附近经过,便会遭到怪石的袭击。一时间人心惶惶,山地荒芜了,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一天,雷神爷出巡,察知了这一情况后,不禁大发雷霆,从空中直奔下来,向着巨石连劈三斧,雷神爷才住手。但还不放心,故将一把利斧插在被劈开的石缝中,以示警告。巨石经过教训,从此安分守己,田尾坑山上又开始树木葱笼,鸟语花香,山下百姓安居乐业,岁岁五谷丰收。
可惜的是,这一块神奇的巨石,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石斧早被敲开,巨石的身体也被支解得面目全非了,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人间。
太尉山得名
太尉山位于东镇镇礼垌、六宅、庄垌村与池洞镇乾和村之间,海拔679米。该山原叫太华山,山上建有太尉庙,祀邯、鄢、陶三太尉,因而称为太尉山,又叫太尉堡、太尉堡顶。
邯、鄢、陶三太尉,传说是陕西人,明朝遗臣,同任职于高州。明亡后,相偕上太华山,率所部筑堡、建营寨,积草囤粮,号召各方义士反抗清朝。开始清兵来围剿,屡攻不下,后采取四面包围,断绝水源粮道,致全军被围困在山顶,无水可饮。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忽闻帐前一声巨响,突然间冒出一池清水,叮叮咚咚向山下的石壁流去。清兵看见山上有水大惊,认为有神灵暗助,不敢正面强攻。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清兵暗中施计,用山羊数百头,在每头羊角上系一束浸过油的棉绳,点着火后,用少数士兵驱赶羊群,从正面通道登山。但见火光闪闪,铃声阵阵,锣鼓号角相鸣,佯作千军万马之势。此时,邯、鄢、陶三人,误认为清兵利用黑夜进攻,即组织队伍从后山小路撤退。孰料清兵的主力正埋伏在后山小路两旁,待三太尉率部退至小路中段时,清兵突然鸣炮出击,邯、鄢、陶三将军率士兵血战到最后,全部阵亡。正在这时,忽然一声霹雳,三道白光直飞山顶,顷刻化作三块大石。
后来人们传说,天上玉帝见他们三人忠烈,遂敇封为太尉,当地百姓也募资立庙祀之。至今该庙保存完好,供人游览,缅怀忠烈。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楼主| 天天向上5 发表于 2013-6-1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印仙掌
仙掌石在今池洞镇铜鼓河口仙人石村南200米左右的地方,屹立在槟榔尖顶与八坡顶两山之间的田垌上。经过长期地形变化等原因,仙掌石高已近两丈,石上不但有巨人掌迹,而且还有麻篮印和臀部痕,形似巨人坐在石上纺纱织布。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老天爷连降七七四十九天大雨,信宜成了一片汪洋。逃难的人被困在露出水面的槟榔尖山顶上,对面的八坡顶上有几株果实成熟的龙眼树。摘果子吃可以充饥。可是波涛汹涌的洪水把人们隔在另一边,大家只好望果兴叹。一日,乌云蔽天,忽然西边上空闪闪发亮,一眨眼,有位身材苗条的姑娘出现在饥饿人群中间,只见她从地上捡起一块周身油黑发光的石头放在掌上,用力一挥,将石头掷到槟榔尖与八坡顶两个山头之间的洪水中。蓦地,那块黑石露出了水面。饥饿的人们从槟榔尖顶踩着大石到了八坡顶,摘龙眼果充饥度日。当人们正要请姑娘品果时,她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人们得救了,洪水消退了,巨石至今仍屹立在那里,八坡顶山下还有棵很古老的龙眼树。人们说,姑娘是善于纺纱织布的仙女,石上的掌迹就是她的指印,麻篮痕和臀部迹是她长期坐在石上纺织留下的,为了牢记仙女的恩德,逢年过节,人们都来这里烧香求拜,祈祷平安、幸福。
据老人们传说,仙掌石颇识人性。有一年天大旱,它长出一块子石,同它一道帮助农民拦水上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广西起义时,早就参加拜上帝会的信宜凌十八在大寮起义,率军数千去广西与洪秀全会师,队伍从白鸡岭经乌头岭到仙掌石时,遭清军截击。突然刮来一阵狂风,把凌十八送到石上,凌十八连呼号令八八六十四句,震得山摇地动,清军魂飞魄散,被杀得尸横遍野。现在石上有几个清晰的趾痕,传说就是当年凌十八留下来的,而今仙掌石与其子石同在一起,巍然屹立在铜鼓河口,人们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
大仁山的传说(两则)
东镇大仁山,也称大人山,又名云岫山,为信宜旧八景之一:“高源云涧”。有关它的传说颇多,这里选载两则。
(一)仙人泉
传说清代顺治初年,天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莩遍野。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民不聊生。人民不服王朝的统治。加上鼠疫流行,田地荒芜。信宜安莪农民领袖古道元,率领饥民数千之众,揭竿起义,劫富济贫,得到信宜和两广边界地区广大农民响应,迅速攻克县城,县官逃跑,开仓放粮。接着转战茂名、电白,所到之处,战必胜,攻必克。杀贪官,治首恶。义军扩充到数万之众。清廷震动,派副将李之珍、陈武带领数万官军来镇压义军。义军不敢恋战,且战且退,信宜县城也被官军占领。古道元率义军退上大仁山,被官军包围。当时溪河干涸,何况几百丈高的大仁山?义军虽有粮饷,但没有水饮。正在义军饥渴最困难之际,适逢铁拐李经过这里,得知饥民为了活命而起来造反的,如今遇到饥渴交困,便起恻隐之心,用铁拐在岩石上连撞三下,撞出三个洞来,然后又拿起葫芦给三个洞洒上甘露,瞬间泉水淙淙,从三个洞中流出来,救了数千义军性命。这就是大人山的仙人泉。
据传说,这泉水,热能解渴,饥能饱腹,夏天防暑,冬天暖胃,清热解毒,可防百病,强身健体。旅游登山者,都饱饮而归。有些人还带上水壶、水桶上山,装仙泉水回家品尝。
(二)仙人灶
在大仁山的山顶上,有个三脚灶,由三个巨石组成,在灶心处用脚踏之如鼓鸣。相传此灶是八仙在此修道时煮茶用的。一天,吕洞宾和铁拐李在灶边石桌上下棋。铁拐李历来性情急躁,加上连续输棋,心情更不好。当时何仙姑煮茶,正吹北风,熏得铁拐李睁不开眼。铁拐李一怒之下,将一根火柴头(燃烧着的木头)拿起,向北方丢去,落在广西水汶,浮起一座石柱岭,草木不生。从大仁山顶向北望去,虽距百里之远,却看得见石柱岭形似一根火柴头。
吕洞宾见状,笑道:“李仙兄气力不少,待我也来试试。”即拿起镬盖向南方丢去,竟落在化州,变成一座大岭,就是镬盖岭。接着,铁拐李又拿起镬头,正欲向西方丢去时被何仙姑阻住,道:“且慢,镬头不能丢,留给人间使用,让他们不用再吃生冷食物。”从此,镬头便流行民间。传说,现在民间使用的镬头,就是模仿仙镬做的,流传使用了数千年。因此,大仁山的山顶上只有仙灶而无仙镬。
李半仙的传说
从前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兄弟分家的时候,大哥强占家产,弟弟很气愤,离家外出去闯天下。有一天,他担着杂货担经过一座大山,上到半山,却没有人家,眼看天黑了,在哪里过夜呢?他看见一条老樟树,树头有个洞,便想钻进去暂且过夜。但洞中有条竹,蹲不下去。他取出小刀把竹截断,想不到那条竹向上面飞走了,他觉得奇怪。但在这荒山野岭,问谁呢?他管不了那么多,蹲进去打瞌睡,大概是半夜吧,听见外面有喊声:“樟木哥,山脚下打醮,去揾食啰!”原来樟树成了精,他答:“今晚我没空闲,有个先生来了,我十几年心气痛,他一来就把我医好了。”外面的声音:“今晚好机会啰,八大仙下来做厨,抱住一个就可以升仙了。”樟树精说:“我实在没空,有好吃的就带点回来吧。”
在树洞里蹲的就是李子常,他明白了,他刚才斩的是竹精,难怪它会飞呢?他听说八大仙下来做厨,十分高兴,去见见神仙多好呀!他便动身下山,到了山脚,果然是打醮,走进厨房,果真是八大仙在做厨师。李子常一见便跑过去抱,但那里抱得到?八大仙见有人冲去,张果老跳进开水锅不见了,何仙姑钻进饭甑了,其他几个一时看不清往哪里走。李子常见铁拐李钻进灶膛,他扑过去要抱他的脚,一头钻进灶去,头手都进去了。他突然想到,这样不是烧死了吗?便马上缩出来,仔细一看,并无丝毫烧伤,这下他后悔了。如果跟着进去便成仙啦,因为他只钻进一截,所以成了半仙,当时他还不知道呢。
李子常回到山上挑起杂货继续往前走,黄昏时便向一户人家求宿,这家只有母子两人,很热情招呼他。李子常闲坐,便拿出纸笔随手乱画解闷。他万没有想到,他画的鸟居然离纸飞去了。他很高兴,呀,我画个姑娘,如果也能走出来,使这个穷青年成个家多好呀。他就画个姑娘,画完了挂起来一看,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姑娘是我画的么?姑娘走下来了,他走去卷画,姑娘又回到画上了。李半仙把画送给青年,叫他等姑娘下来便迅速卷画,她便回不去了。后来姑娘与这青年成了家,生了五男一女,到了六十一寿辰时,主人想,这么老了不会有什么变卦了,便向儿女说明“你妈是画里的人。”接着便拿出画卷打开给孩子们看,老妇一下子回到画上再不下来了,这是后来的事。
李半仙在外面转了两年便回家,县官听说李子常是半仙,恰巧他母亲生日,马上叫士兵拿幅寿帐去叫李半仙画画。士兵向李半仙说明原委,李子常说:“这样,容易,帮我磨好墨吧。”他见士兵磨好墨,拿一只草鞋放在墨盘里碌几下,打开锦帐印下去,晾干,叫士兵拿回去给大老爷。士兵回去以后,县官问李半仙画了什么画。士兵说:“李半仙用草鞋印了一个草鞋印。”大老爷发火了,“岂有此理,我堂堂县官母亲做生日,胆敢用草鞋扫我锦帐,你马上叫他帮我洗净,不帮我洗净,我马上捉他治罪。”士兵只好又拿去对李半仙说:“先生,大老爷母亲做生日,叫你赐锦帐是赐福,你为什么打一鞋底?现在,大老爷叫你马上洗干净,如不洗干净就拿你治罪。”李半仙说:“哦,这样。”马上拿到河边,对画吐几口口水,放下水一游,一条百足(蜈蚣)似草鞋大小,忽又变成上丈长,一下子向河游下,叼着一粒珠,那粒大珠放出异光。士兵“呀”的一声,李半仙再抖抖几下洗净了,晾干,叫士兵拿回给大老爷。大老爷问他怎样洗去?士兵照实说:“他吐了口水便把寿帐放下江里一游,一条百足叼一粒很大的珠向江游去,照亮了一方天。”老爷叹气,“唉,都是自己没福,百足吐珠是宝中之宝,祝我母亲寿辰是最厚的礼,我却没福。”
李半仙回家时,妻子见他空手回来,很不高兴,李半仙叫妻子不要操心,此后不愁衣食了,妻子女儿听了以为他发了大财,很欢喜。
李半仙的女儿出嫁,李半仙画了很多嫁妆,但女婿不知是宝,拿出来烧了,幸好女儿赶回,才保住一部分画,得了不少东西。第二年生了个儿子,便派人向李半仙报喜,报酒人到李家,李半仙画一张画给他带回,并叮嘱他在半路上千万别打开来看。岂料报酒人觉得奇怪,这么轻的是什么东西呢?半路歇脚时轻轻揭开竹筐来瞄。原来李半仙画的是狼狗,一下子钻出来跑了,报酒人回去将情况讲清楚。李女说:“你做错了,你每天都要到歇脚的地方拾鸡回来给我。”李半仙画的狼狗会叼鸡给她的,报酒人每天到歇脚的地方拾回一只鸡。满月之后,狼狗不再叼鸡来了。此后,野外便有狼狗了。
一九四三年,即国民党三十三年,罗镜圩中山庙做大醮,筹备三年,四方各界人士大会合,搜集了很多古画来挂。因为罗定有很多名人,收藏的古画也很多。其中有一幅李半仙的《百鸟归巢图》,晚上用汽灯一照,满山树木都有很多鸟喳喳叫,李子常的仙画原形出现,我们钱排都有人见过。李子常被称为画仙,家喻户晓。
杨八妹传奇
相传在明末时候,信宜县合水镇有个才女杨八妹,聪颖过人,能随时唱歌吟诗。有个外地来人,名叫叶一新,在合水镇开“一新药店”,父子掌柜,生意兴隆。
一天,杨八妹来店买药,老板想试一试八妹的真才,有意难为她说:“你如能以我药店为名唱歌一首,买药不用付钱。如不能,明天才能包好药给你。”
杨八妹听了,有心气一气老板,出口就唱:
新开药店系一新,货物花样睇唔真;
生地扮成熟地样,附(父)子当归(龟)救得人?
一新听后,差一点没被气死,但又无法发作,只好包药给她。此后,杨八妹唱歌戏一新老板的事就传开了。
又一天,杨八妹来合水街买鱼,一个卖鱼的老人要她作歌一首,要求每一句诗里都含有两个“头”字,如能做到,即送一篮鱼给她。杨八妹说:“君子无戏言”。便开口唱道:
上头趁到下头圩,称头钩着大头鱼;
裤头取钱低头数,两头相赌有头输。
老人听了,惊叹八妹敏捷过人,于是给了她满满一篮鱼。
陈八传奇
解放前,信宜县怀乡镇山田村有个叫陈振声的农民,当地群众都叫他做“陈八”。陈八身高八尺,生得体壮结实;他不仅种田有一套,而且还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武林高手。
但凡去山田的人,都晓得要上一条很长很长的“水坑岭”。年纪上了六十岁的人都会清楚记得:当年的水坑岭上,曾经有过三棵瓦盆粗的大松树。这松树“品”字并立,枝如铮铮铁骨,冠似婷婷罗伞;过往行人每经此地,都禁不住停下,擦一擦汗,歇一歇脚……那时候,陈八在怀乡圩尾开有一间药铺,卖药丸药酒,医跌打刀伤。他早来晚归,途经水坑岭时,都少不了要以大树作靶子练一阵拳脚。久而久之,有棵松树渐渐枯萎了。当地群众虽然感到可惜,但却为山村出了陈八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
有一天圩日,陈八吃罢午饭,又来圩上做他的生意。当他来到怀乡圩尾时,看见圩尾均光祠门前围着一堆人。他心里想:这么多人拥在那里,怕是又有什么武林高手表演功夫吧?于是便向人群走去。原来是一个卖槟榔的老头与一个黑大汉发生争执。陈八正想离去,忽听得卖槟榔的老头高声嚷道:“你不买便罢,为什么要捏碎我的槟榔?”黑大汉得意洋洋道:“买卖自由嘛,你的槟榔不好,叫我怎说呢?”老头从筐里抓起一把槟榔送到众人面前,“这槟榔到底是不是好的?”众人都说是好槟榔。黑大汉见众人称好,也从容地拿起一颗槟榔:“大家看清楚,这槟榔到底是不是好货”?说罢两指用力一捏,只听得“啪”的一声,那槟榔核便成了粉。接着,他又一连捏了十多颗,围观者无不惊奇万分。他们想:“这个人不是平庸之辈,还是少惹好。”
人们猜对了,这黑大汉是外地人,曾经练过几路拳术,刚才,他是借买槟榔的机会,炫耀一下自己的本事。就这样,好端端的槟榔被他糟塌了一地。
陈八目睹此景,十分气愤:“他欺人太甚!我得教训教训他!”于是分开众人,上前对黑大汉说:“走,跟我取好槟榔去!”边说边把黑大汉带到均光祠墙下,然后运力于五指,“嗖”地插入墙壁砖缝,扣出一块火砖,丢到黑大汉跟前,“你试试看,这个硬不硬?”黑大汉见陈八竟然能徒手墙上取砖,知道遇上了高手,登时吓得脸如土色,只见他“卜”声跪下,“小人班门弄斧,请好汉恕罪!”陈八厉声道:“少说废话!你损坏人家的槟榔怎么办?”黑大汉连连说:“我赔我赔!”众人齐声叫好,黑大汉赔过槟榔款后,灰溜溜地走了。
半年后的一天早上,大雾笼罩,十步之内分不清男女。此刻陈八正在田里驶牛,忽听村口的方向有人问路:“喂,驶牛的,你可知陈八住在哪儿吗?”陈八听见有人要找他,即喝定水牛,向声望去,只见前面来了两个虎彪大汉,两人各持双刀,杀气腾腾,好象是来跟谁拼命似的!
陈八见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只好应道:“两位找我有何贵干?”年长的大汉打量着陈八,反问道:“你?”陈八正想回话,另一个大汉抢着说:“师傅,他就是陈八!”陈八见来人认识自己,只好说:“我就是陈八,二位找我有事吗?”他觉得眼前这位大汉有点面熟,但又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这人脸黑得象块猪肝,到底是谁呢……?
“姓陈的!”没等陈八细想,被称作师傅的大汉毫不客气地发话了:“今日我是特地来找你比武,为我徒儿报仇雪恨的!”陈八莫明其妙:“报仇?谁跟我有仇呢?”“我!”黑脸大汉拍着胸口,指着陈八大声道:“你还记得槟榔事件吗?这位是我师傅,你有本事,就同他比个高低,没本事,你赶快跪下认罪!”
“哦,原来是他!”陈八没想到黑大汉对槟榔事件会耿耿于怀,而请师傅来比试,便说:“两位好汉海涵,我看没有必要比武吧?如果动起武来,手脚难分轻重,一旦闹出人命案来,定要吃官司的。”黑脸大汉听罢,勃然大怒,“少废话!你若不敢比试,就得赔我爷儿俩往返的路费!”“岂有此理!”陈八忍不住骂了一句:“欺人太甚!我拴住牛就和你比。”随即把牛牵上田基,对着田基就是一拳,只听得“隆”的一声,尺多厚的田基被击穿了一个窟窿。他把牛绳穿过洞去,拴好,然后又抄起犁头,两手用力一掰,“哗啦”一声,犁头便分成两半。他拿起犁箭掂了掂,自言自语说:“你们使刀,我用这个,轻是轻了些,将就着用吧!”那两人目睹陈八一举一动,吓得转身便跑,陈八觉得好笑:“唉,早知如此,我应该举这头大水牛给他们看看,免得坏了这把犁头。”
却说那师徒两人此刻已经跑到了水坑岭,见陈八没追来,便放慢了脚步。黑大汉不解地问:“师傅,你也怕他?”那师傅说:“陈八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你我合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那口气,你就忍了吧!”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来找陈八比武了。
当时,罗镜圩有个外号叫做“簕锥狗”的恶霸,此人奸淫掳掠,鼠摸狗偷,无恶不作。当地群众纷纷要求衙门捉拿簕锥狗严办。但因簕锥狗力大无比,功夫了得,当地衙差求援。信宜县令对此事亦感到无能为力,只好出榜悬赏:“谁人捉得簕锥狗归案,赏白银一百两。”
却说陈八对簕锥狗的所作所为,早有所闻,但考虑到簕锥狗的功夫,故不敢大意。为了为民除害,他决定冒险捉拿。一日,他身带铁尺,带着一名徒弟秘密潜入罗镜圩,伺机下手,岂料簕锥狗神出鬼没,一连几天都未曾露面。
这天中午,陈八从耳目中得知簕锥狗此时正在某某理发店理发,于是立即带助手奔去。一到理发铺,果然窥见簕锥狗正躺在椅上让理发师傅修面。这家伙也许已经知道有人会暗算他,那双贼眼时刻盯住铺内的那面大镜,借此监视大街上行人的一举一动,致使陈八迟迟下不得手。等到剃后脑勺的头发了,理发师习惯把簕锥狗辫子往前一拨,发辫正好遮住了簕锥狗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陈八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力拖住簕锥狗,趁势一滚,两人随即摔倒地上,但很快就被簕锥狗占了上风。正在危急之际,陈八的助手及时赶到,他挥铁尺对准簕锥狗的手臂连砸两下,簕锥狗“哎唷”一声惨叫,力气减了一半,这时,陈八趁势翻身,将簕锥狗双手反剪,然后掏出随身带来的湿水麻绳捆绑。簕锥狗确有本事,虽然双手臂骨已断,但仍有挣断麻绳之力,陈八无奈,只好改用箩竹篾捆缚……
次日,陈八师徒把簕锥狗解上信宜衙门。县太爷不相信陈八这个“乡巴佬”能降服功夫非凡的簕锥狗。陈八被气得猛一跺脚,只听得“隆”的一声巨响,大厅的方砖地板全部松起,梁上的泥碎纷纷落地……县太爷被吓得目瞪口呆,好久才说出话来:“英雄!果真是英雄也!”随即叫人取银两来打赏陈八。陈八见了银两,说了声:“谁稀罕!”便带徒弟拂袖而去。
杨国威智取新楼寨
杨国威从外地回家,当他走入田心寨,却不见亲人的影儿,下马敲家门,只听他母亲在屋内用颤抖的声音问:“谁呀?我家只有两个老木头,再没有油水捞咯。”
“妈,我是孩儿国威,家乡为什么都变成这个样子?”国威很不解地问。
门开了,母亲见是儿子,露出了一丝笑容。一会儿,邻里的乡亲父老才把近年家乡的情况告诉了国威。原来,满人建立清皇朝的两年来,天下纷乱,盗贼四起,往东一百二十里外的三甲新楼寨,又添了个土霸王,名叫刘半天。近年勾结八甲大山的盗贼,更加猖狂,见钱就抢,遇人就拉,狂妄得甚至连姑娘出嫁前,也要到新楼寨与刘半天住上一夜。
“呸!真是欺人太甚!我杨国威不整治刘半天,踏平新楼寨,誓不为人!”
“国威啊!”几个父老同时说,“那刘半天本人就非等闲之辈,况且他手下有个武教头叫萧天庆(又名萧大力)能力举千斤,勇猛如虎,百把人不是他的对手,去年你堂兄国忠为了守护田心寨,就是不幸死于他的手下。”
“官兵也奈何他不得呢!”又有几个父老哭着说。
国威听了,默不作声,心想,自己百战沙场,难道惧一土霸?不,看来不能勇胜,只能智取,自己计较一夜之后,次日天刚亮,他叫父老张贴告示,说是为打新楼寨,招兵买马,自己却骑上白云驹,按昨晚父老们指引的路线,向新楼寨方向飞驰而去。过了白水岩,他知道离新楼寨只有二十里路了,便把准备好的一双长两尺,宽一尺二寸的特制木屐(又名叫木鞋),屐上还盛着三十多斤重的大粪,放在河里,随河水向新楼寨流去。自己又飞马走到坡头,这里离新楼寨只有二里路了,国威在店中执杯把盏,酒过三巡,吃饱喝足,把白云驹放牧坡头吃草,就独身走近新楼寨。寨前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只见一个臂大膀粗的黑大汉子,赤着上身,正在教演武艺。仔细一看,胸前有一大摄黑毛,与两腮的胡须相连,虎目圆睁。圈外围着百来个彪形人物,不时喝彩。国威一打听,此人便是萧大力。一会儿,那人跳出圈外,国威倒头便拜说:“久仰师傅大名,今日有幸投奔,万望收纳。”萧教头一听,便呵呵大笑,接着一阵走圆场,挥手将胸脯一拍,两手叉腰,得意地说:“徒儿们,我们真可谓威震南疆了!”
国威看透萧大力是有勇无谋的武夫,决定按计而行。于是,上前作揖,说:“师傅,我今天从白龙来投奔,这是一份见面礼。”
说着把一份杨国威招兵的告示献给萧教头,萧教头接过,但一字不识,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国威说:“这是军情。”要向他单独禀报。萧教头一听,便拉着他的手走出人圈外,国威乘机把萧教头引向河边,把告示读给他听。这时那对飘流而来的大木屐刚好流到河湾。国威便指着说:“这对大木屐便是杨国威穿的,屐上的大粪也是杨国威疴的,我见过这人,是二十年前的武状元,身高丈二,一餐能食三斗六米,百战沙场,官封武德将军。他骑一匹白云驹,跑起来,四足生云,越山过涧,如走平地,手中使一根梅花枪,枪法精通,传说枪法还得了祖先杨继业的梦传。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千万不可轻敌呀!”
萧教头一听,觉得自己矮了半截,刚才的威风不知那里去了。国威见此情景,心中暗喜,于是,又与他耳语一阵,要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国威见他入了圈套,便得寸入尺,又是一番奉承的话:“师傅,你力大如牛,天下无敌,何惧一个小小的杨国威?”
“徒儿,过奖了!”萧教头高兴得把眼合成了一条线。
这时,国威见蚂蚁在沙滩上爬行,又计上心来。上前又是一揖,说:“师傅,听说你能力劈泰山,你能不能一掌打死此蚂蚁?”
“哈哈,我曾斗死雄牛,何用说一小小蚂蚁!”萧教头得意忘形,只见他运气向下一掌,沙地即时陷下三尺深,可一会儿,那小蚂蚁又自由自在地爬行于沙面上了。
杨国威经过试探,萧教头确是一勇夫,于是又一揖说:“人说师傅内功也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徒儿想见识见识,未知师傅肯赐教否?”
萧教头平时既好在人面前表演,显耀自己,今天又得一徒,更是要当众演示。于是叫人把惯用的钢箍和铁箍拿来,只见他把双箍紧套在自己身上,运足气力,猿臂一伸,小腹一挺,“哧吓”一声两个箍同时断为四截。
“哗!”国威暗暗吃惊,此人真是神力,看看时机已到,于是献上准备好了的一个很有韧力的黄竹箍说:“师傅确是气力过人!今徒儿有一竹箍,望师傅再教演一番,待师兄弟们一饱眼福。”
萧教头心想:“铜、铁双箍都齐断,一竹箍何用费力?”于是,笑着拿来紧套自己。说:“徒儿们,请看,嘿!”只见萧教头虎目圆睁,运气上行,再伸猿臂,尽挺小腹,可是任你挣扎,黄竹箍因韧力好,能随身伸缩,一时无法挣断。说时迟,那时快,国威箭步上前,从刀枪架抢过一把大刀,顺手一挥,手起刀落,可叹威震一时的萧教头落个血染沙滩。
在场的徒弟见师傅被杀,一哄而散,有几个宗门弟子飞报刘半天,刘半天此时正与小妾吸大烟,听报后急提刀上马,冲出寨来。
此时,杨国威一声口哨,他的白云驹从天而降。见刘半天冲来,急跃身上马。提枪迎战,只见枪去刀来,银光闪烁,只见他那边要保命,舞刀似虎下山坡,看这里要除害,飞枪如蛟龙出海,枪来刀往,三十多个回合过去,刘半天心里慌乱,力气不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刀之力。杨国威除害心切,更是精神振作,越战越勇,挥舞银枪,梅花点点。说时迟,那时快,杨国威晃一枪,叫声“着”,刘半天身穿窟窿,翻身落马,命归黄泉了。
杨国威破寨而入,把关押在寨内的民女尽放,叫她们取寨中银两各自回家,那些投降的盗贼,也分得银两,责令他们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后来,国威在寨中放了一把火,全寨尽没于滚滚的烟火之中。
注:杨国威(1613~1683年),信宜县合水镇(前称:定康都白龙堡)人。他身材魁梧,自幼爱习武艺,传说他十六岁那年,其祖先杨继业梦授杨家枪法——梅花枪给他。这年,朝廷开科试武,他应试时又得宝马白龙驹。在比武时,他武器脱手,但他急中生智,用脚顺势勾回银枪,创造了“飞星踢斗”绝招,夺得武状元,三十六岁那年,朝廷封他为武德将军。
金鸡洞
相传以前有个彭四,他上池洞大仁山打柴,忽然听到上面有声音,便慌忙躲进松林,他想看清是什么,又爬到树上看,不看犹可,一看,眼都定了。原来一个金鸡顿时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从洞里出来。很快,她便跳下石潭洗澡,他正看得入神,一条野狗窜出来叼走了姑娘的衣服。彭四赶快下来,猛追野狗,把它打死了。
姑娘不见衣服便躲进树林里,彭四送来衣服放在大石上便走开了。姑娘穿好衣服来谢彭四,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回到家后,金鸡姑娘的美丽轰动全村,她怕被人迫害,带彭四上了金鸡洞。从此再没人见过他们,现在只有个金鸡洞。
子母磵
在朱砂镇白土村与双砥村交界处,有个地方叫子母磵。过去人们行到磵头时,会突然闻到一股蒜香味,所以叫做香蒜磵。
传说很久之前,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叫叶氏,儿子叫亚牛,母子相依为命。叶氏很疼爱儿子,亚牛上山砍柴,或下田做工,叶氏便追出门去,叮嘱亚牛早去早回。当亚牛一踏进门槛,叶氏便把事先煲暖的粥水、番薯拿出来,总是怕饿坏了自己的儿子。亚牛也很孝敬母亲,每次出圩卖完山货,总爱给母亲买回点吃的用的。一天,叶氏病了,亚牛急得四出寻医采药。只要有人说某种药能治好他母亲的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亚牛也会想方设法把它弄到手。他只要有空,便守候在母亲的身边,一会儿问冷,一会儿问热,一会儿喂粥,一会儿喂药,用尽孝心关照老人。一天晚上,他在母亲的床边打瞌睡,梦见一位须发银白的老人,拿着一株百合慢慢来到他跟前,叫他掺到药里,一起煲给母亲吃,病便会逐渐痊愈。亚牛醒来,便把做梦的经过高高兴兴告诉母亲,叶氏听了儿子的话,顿时感到舒服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亚牛果然发现对面的石壁上有一朵晶莹洁白的百合花(当地人称石蒜),那支百合花开得雪白,足有碗口大。亚牛便立即转屋内,告知母亲。这时忽然下起雨来,他冒雨跨过溪涧,攀到石壁上去。刚把百合花挖起,便发现山洪越来越大,风雨越来越急。他想起卧在床上的母亲,便急急下崖。不料踩着苔藓,一滑跌下了深涧,被洪水冲走了。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营救,有的沿着涧跟寻,有的在下游拦河打捞,尽管大家出尽气力都无法抢救,他被洪水冲走了。叶氏得知这个噩耗,也伤心过度断了气。
乡亲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把叶氏埋葬,便把门锁上,久而久之,这间破茅屋也崩烂了。一些破破烂烂的缸缸瓮瓮也随之滚下石涧去化成石头。至今那石涧上还留下有石升、石斗、水缸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勤劳、诚实、善良的叶氏,便把她门前那个湾湾叫亚婆湾,在亚婆湾里有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好象一头水牛卧在水里。人们传说,当年的亚牛就是被山洪冲下这个深湾的,他养的牛也跳下河搭救他。在亚婆湾底下,过去有个石闸,河水一直从闸底下流过。人们传说,这地方就是当年乡亲们手拉手拦截山洪,打捞亚牛的象征,至于那股蒜头的芳香呢,只要那些知情的人闻到这股味儿,都会说:“这位贤良、孝顺的亚牛,又为他母亲煲百合了。”
白鸡岭的由来
白鸡岭在白石镇的东北面,山很高,活象一个鸡头,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大片平原,一天晚上四更刚过,李懒王驱赶着一队队石头来到三九口,打算在那里筑海。山上的白鸡神被这阵阵的滚石声吵醒,睁眼一看,最前面的石头已在三九口前筑起了一条两米多高的拦河大坝,白鸡神即时明白过来。他想:如果让李懒王在这里筑成海,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受害,但知道自己是斗不过李懒王的,眼看拦河大坝越筑越高,而李懒王还在不停地挥鞭赶石,眼看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将要受到损失,他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立即用尽气力,一连“喔喔喔”啼了三声,那些滚动的石头一听鸡叫,立即僵卧在那里,无论李懒王如何抽打,再也一动不动。那筑了半截的拦河大坝也轰隆一声巨响,全部塌了下来。李懒王顿时大怒,一把抓起白鸡神,把他的头扭了下来,随手丢在地上,这个白鸡头即化作一座大山。后来,人们为感激白鸡神的恩德,把这座岭起命为“白鸡岭”,让人们永远纪念他。
亚髻高  牛弼低
大人山,山脉北端,有两座高峰,一座叫亚髻顶,一座叫牛弼岭,长年有山鸡在上面啼。有民谣唱:亚髻高,牛弼低,两只金鸡对面啼,谁人遇得着,万代子孙金银用不齐。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大人山顶上有一对夫妻勤劳善良,相亲相爱。男的叫牛哥,女的叫计嫂。他俩以采药行医为活,救活了山下无数乡亲,因此,乡亲们有好吃的,也总不会忘记这亚牛哥和亚计嫂。
一天,他俩正在山上采药,一只画眉鸟摔到眼前,拾起一看,是被人射伤的,样子怪可怜,他俩便用药救活了。过了几天,夫妻上山采药,画眉鸟给他俩叼来一株“七叶一枝花”作为报答。并开口对他俩说这是一枝长了五百年的“宝花”。能帮助他俩驱瘟引福,使他俩得到永远幸福。但这“宝花”仅能帮助一次,如果把这好处让给别人,他俩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过了不久,山下瘟疫流行,眼看着乡亲们病的病,死的死,不少人失去生命。这个时候,夫妻俩想到了那枝“宝花”,他管不了自己啦,就要“宝花”显神通,他们拿着“宝花”,从村头走到村尾,一面为乡亲驱瘟引福,一面又给乡亲们行医服药。这样,乡亲们的疾病便一天天地好了。
乡亲们得救了,可他俩却变成了两座山峰,乡亲们为他俩痛哭不已,泪水浸醒了他俩的英灵,化作两只金鸡,不断啼叫着:“别哭我!别哭我!”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俩,便编了首歌谣来唱,又在两座峰顶树了大石碑,分别写上“亚髻顶,牛弼岭。”
“石鼓岭”的传说
水口镇横茶乡甘塘村的西面,有座大山,山口处有块半月形的石头,用石击它的正面,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敲它的侧面,却又是小腰鼓的“卜卜”声。在这块石头的附近,还有几块奇怪的小石头,轻轻敲它,也会分别发出钟声、锣声、钹声。人们叫做石钟、石锣、石钹等。此外,山上还有由九块大石叠成的一个大洞–––石屋。里面有形状相似的石人、石龟、石船、石马……。其中最有趣的是那石船,它上面经常保持着一窝清水,无论春夏秋冬,都不会干。平时放牛仔喜欣敲打那个大石鼓,发出“咚咚”的响声,人们很远都能听到,所以大家便把这个山叫做“石鼓岭”。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到处都是怪石、杂草,没有人烟。一天,从四川流浪下来的一对夫妻来到这里,恰好是农历七月中旬,满山遍地的山稔子,黑里透红。夫妻俩顺手摘了一只放入嘴里,好香甜的山果子啊!于是,他们白天上山摘果子充饥,晚上回到山脚的破窑洞里过夜。这一日,夫妻象往常一样来到山上,说也奇怪,他们刚把篮子放下,山上的山稔子却纷纷掉进了篮里。次日,他们又发现了新的奇迹:只见那圆鼓鼓的山稔子铺满地上,随手捡来一尝,啊!比昨天的更甜更香呢!关于这一奇迹,直到现在村民中还流传着这么两句话:“七月十三,山稔子掉满藤篮,七月十四,山稔子掉落地。”一点不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这里的山稔子便开始果熟蒂落了。
再说那对夫妻,他们看到这里的土地好,风景好,山上还有这么多的山稔子,便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可是没有房,去哪里住呀?他们正在思考时,有一位白胡子公公云游到这里,只见他用手一指,几十步远的几块大石头上合成一个大石室,夫妻俩又惊又喜,虽有了石屋,可住在这里多寂寞呀?白胡子公公笑着指了一下身边的一块石头,一会,石响起“咚咚”的声音,可是这声音太响太噪了。白胡子公公又轻轻点了一下石头的侧面,石上又发出一种清脆悦耳“卜卜”声音,夫妻还嫌这两种声音单调,白胡子公公又接连点了附近几块小石头,一会,钟声、锣声、钹声……连接着响。夫妻俩看到老人有如此法力,一再向他要牛要马要佣人……。白胡子公公继续弹指作法,一块块石头依次变成能走能跳的动物来,一切都有了,可他们觉得饮水要到山脚下去担,实在太不方便了。他们还未说出口,只见眼前一道白光闪过,一只漂亮的石船出现了,船里还装着碧绿绿的清水呢!这下夫妻俩可真心满意足了。这时,白胡子公公要求夫妻俩要互敬互爱,体贴佣人,同心协力去开垦田地,辛勤耕种,夫妻知道白胡子公公是位神仙,连忙下拜,点头答应。
白胡子公公走后,他们并没有遵照这些嘱咐去做。白天,太阳照到床脚才起床,晚上,鸡未回笼就早早睡觉。平时,要佣人不分日夜地做工,迫他们放牛放马,赶他们上山采摘山稔子回来蒸酒,干尽一切粗活、脏活、重活,他们俩却饱了就睡,睡起来就到处游玩,甚至强迫佣人日夜去敲打石鼓、石锣等,供他俩作乐,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过去了一年,他俩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开垦,季节一过,山稔子没有了,时间一长,牛羊等牲畜几乎宰杀光了,真是坐吃山空啊!就在这时,白胡子公公重游到这里,看到这情景,大为恼火,便将衣袖一挥,山上的马、牛、羊、龟、佣人等瞬间复原成石头,再向四周一挥,那满山遍野的山稔子纷纷落地。自此,每年七月以后,这里再也没有鲜甜饱满的山稔子了。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夫妻俩,再也活不下去了,只好下山乞食去了,后来不知流落在哪里,山上也只剩下一大批形似动物的石头和石鼓、石钟、石钹,仍旧可发出咚咚的响声,似乎是启发后人的思考和留作历史的见证。
公园坪
信宜县去丽乡有座形似鲤鱼独立的小山,叫“公园坪”,很早就留下了一个有趣的传说。
一年,有个财主为庆贺他古稀大寿,勒令哪里的农民捐银献力,修建一个“百乐园”,百乐园建成后,又令各家各户三天内交七种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活鱼十斤,供他宴用及观赏。
当时有个姓黎的老翁,孤身一人,以捕鱼为活。因他年老,大家都在他字号“园”字前面加个“公”字,叫“公园”,那财主便指定要他献红鲤鱼作生日礼物。他苦心捕鱼,眼看期限快到,就是缺少红鲤鱼。这天他提网到河边,一网撒下去,只见网里翻起个红浪,他好不喜欢。当他解网捉红鲤鱼时,鱼却开口说:“老伯求求你放了我吧,我是龙宫三公主啊。”老翁闻知,甚惊!待稍安静后,即气冲冲地说:“见鬼!管你什么公主不公主的,为了你,我差点连老命都要赔进去了!”“怎会这样?”鱼不解地问,老翁说:“唉!别提了,对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人间的事,反正有了你,我就有救了,放了你,我就没命,你有话就同那个狠毒的财主说吧,反正我今天是不会放你的。”
由于红鲤鱼娇姿婀娜,美丽异常,倍受财主欢心,令放在鱼池中观赏。
红鲤鱼眼看黎民们稍有不慎便被地主欺压,轻则毒打,重则丢入虎山,好象总有交不完的鱼租,一批批水族同胞放进来,又一批批抓出去,它百思不解,经打听,才知道财主喜欢吃鱼,难怪多少鱼都难以满足。
一天,财主又来观赏红鲤鱼,尾随的狗腿说:“老爷,听说吃这样漂亮的鱼可延长寿命。”财主听后,不禁喜笑颜开,马上传令:“从今以后,统统都要交大肚红鲤鱼。”
鲤鱼公主心慌了,她念起解救遇难秘决,很快变成了美丽的姑娘,趁夜找到了黎公园,流着泪说:“老伯伯,我是你捉到的鲤鱼公主,我求你亲手把我放回河里,我回去报告龙王,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一定要设法惩治这个财主,我会再来的,请相信吧。”老翁听后,又惊又喜,当场就把她放了。
果然,第二天深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在财主家及百乐园地下猛地冒出大水,顷刻间,大水就吞没了财主的一切。
大地又恢复了宁静,清晨老翁在船边发现了一条死了的红鲤鱼,于是把它郑重地埋葬在百乐园地下。一夜间,这里竟变成座小山。
人们为了怀念红鲤和黎公园的功劳,故把这座无名小山叫做“公园坪”。
白鸡乸的传说
洪冠云丽村有座海拔九百多米的大山,叫“四方顶”。在四方顶半山腰峭壁上有块大白石,形状似鸡。睛天,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远在几十里都看得见。这块大白石头当地人叫“白鸡乸”。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发生了一次旱灾,河干了,田地裂得蛤乸也跳得下去,农民们种下的作物无一收成。山上的野草,树林连片枯死,人们连饮水也无法找到了,真是祸不单行,旱患未过,接着又有大群蝗虫飞来为害,所到之处,不但吃光所有的农作物,连青草、树叶、树皮也吃光。这些蝗虫吃完树皮、树叶之后,还成群结队袭击家禽牲畜,眼看人们性命也难保了。
再说,这些人间惨景恰被巡天的白鸡神见到了,她急急报知天皇一同来巡视,天皇当即勒令风雷二神,火速降雨救民,又命白鸡神下凡,帮助那里的百姓消灭蝗虫。
白鸡神下凡后,发挥她的神力,琢尽蝗虫,大地很快恢复了生机,人们从四面八方返回自己的故乡,重新安居乐业。
白鸡神经过这次下凡治灾,对劳动人民的大苦大难深表同情,同时和这里的百姓也成了深交,大家也舍不得她离去,纷纷苦心挽留。白鸡神最后下了决心,不顾天皇的多次传旨,弃神下凡,永远为大家抗灾救难,天皇闻知大怒,立即下令捉拿白鸡神,拉到四方顶处死。白鸡神死后,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白石头。虽然不会动了,但她永远同那里的人民在一起。
梅江和杏山
梅江没有梅,杏山没有杏,为什么会有这样称呼呢?其中有段来历。
相传,镇隆龙坑一带,过去方圆数里原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方。别说大江小河,就是小溪也没有,是个有名的旱窝。外面的人不愿住进来,这里的人却逃出去,年长月久,只剩下一些稀稀落落的破旧村寨。
有户人家,身下只得一个独生女,名叫梅杏,梅杏长到十八岁,生得好,花儿也没有她那样美,她做工也十分勤劳,轻的重的全干得来,一点不比男子差。
那时候当朝皇帝昏庸无能,不管朝政,只想寻欢作乐,下令从民间挑选美女入宫。
一天,朝廷的一个使臣来到了龙坑,闻说梅杏漂亮,要选她进皇朝做宫女,梅杏哭着对双亲说:“我生不是皇宫的人,死也不是皇宫的鬼!”老俩口听着也连连摇头,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过了好几天,使臣带着更多的随从又来到老人的家,梅杏却不再回避,暗暗观察来人的动静,使臣看见梅杏,咕噜一番,要梅杏当即整装坐轿上京入宫。梅杏不紧不慢地连连笑了几声说:“皇上要我入宫是件大喜事,怎能不择个吉日办呢?”使臣被问得答不上话来。一会儿差使信口开河地说:“今天的日子就是吉日,皇上威震天下,哪有不吉之理?”梅杏又是连笑几声:“我本该立即从命入宫,可昨晚我梦见一个神仙,说我不是坐轿子的命,只宜从水路坐船去。”使臣几乎暴跳起来,大喊:“这神仙信不得,只宜立即登程。”“你们如果不信,我立即就去。”梅杏说着就移步到外面坐上轿子,只见四个轿夫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怎样也抬不起来。使臣和随从也一窝蜂地七手八脚帮着出力,还是一动也不动。最后“哟”的一声,轿子总算抬了起来,而四个轿夫却象酒醉似的有气无力,东倒西歪,怎么也不能前进一步,口里还不停地喘着粗气。使臣和随从们也都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梅杏对使臣说:“要我进京入宫容易,请禀告皇上,只宜从水路坐船去。”使臣又发着呆说:“这样也好,你们这里没有河呀?”梅杏说:“开条河也应该哩!”
事隔几天,皇帝依顺了梅杏的要求,立即征集民工,动手在龙坑内由北向南开一条河,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贯通龙坑的一条河开成了。梅杏的愿望实现了,龙坑有水耕插了。
水路畅通了,一个晴朗的日子,从京城开来的一艘大船到了龙坑,大船四周张灯结彩,五颜六色,还有八音班乐鼓队,吹吹打打,十分热闹,梅杏打扮得比平时更加漂亮,强忍着眼泪,拜别双亲,被众人簇拥着上了船。
大船行一程又一程,来到了河中心的急流地方,梅杏从船舱里走出来,站在船尾两眼望着家乡的方向,纵身一跳钻进水里,顿时,天昏地暗,波浪四起,冲得大船险些翻沉。
第二天一早,梅杏的尸体浮起来了,乡亲们把她抬上岸,埋葬在离河边不远的一个土堆上,这土堆也显得奇异,每晚都隆高一尺,增大十寸,很快便成了一个大山。水依山而流,山临水而立。人们怀念着梅杏这个好姑娘,就把这条河叫做梅江,这座山也就叫做杏山。
三升米地
镇隆八坊村与德乔交界的公路旁,有个地方叫“三升米地”。
清朝年间,信宜县官李维爱,清廉公道,深得民心。一天,有个五十多岁的农民挑柴上镇隆圩卖,将柴钱籴了三升米。他把米袋缠在扁担上便往回走。当他行到现在三升米地的时候,忽然听路过的人说县官李维爱因病死去。他怕听错,问了又问,得知不假,他痛苦地长叹一声,丢下扁担,转身回头去县衙吊丧。在回家的路上闷闷不乐,忽然想起米袋,心想米袋可能没有了,回到那里,米袋却原封不动,还在那里。以后,人们就叫这地方做“三升米地”。
灯心草的传说
关于灯心草名字的来历,民间流传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灯心塘有个良家妇女陈氏,正直善良,勤劳,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她自然学到不少医学知识,谁家有人生病,有求必应,药到病除,无治不愈的。自从父母亡故后,她嫁给一个老实贫苦农民为妻,婚后生下一男孩,日子过得挺不错。
话说在她不远处有对夫妻喜添一女儿,白白胖胖的,夫妻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出生不久就发生不幸的事:小女儿不吮奶,不哭也不动,继而双目紧闭,口角流水,心跳微弱,面色苍白,已经不省人事了。夫妻舍不得丢掉自己的亲骨肉,请来村里、县里的医生,都久治无效,眼看小女儿活不成了,夫妻急得相抱痛哭。村里人赶来看望,有人打听到陈氏能治好小孩的病,便叫他们赶快去请她来。
陈氏知道后,马上带上几条白色细长柔软的草药,朝小孩家赶去。陈氏边诊边问病情,诊完后,劝小孩爹妈不要担心,她会治好小孩的病,并叫人准备所需要的东西。她找来一个浴盆,倒入热水,把采来的新鲜药物搓碎搅拌,然后帮小儿洗头、擦身,接着便是烫点,她折下一段白色草药放在油里蘸蘸,又移到火里点燃,再在小孩身上炙,先是额头两点,最后手掌心两点,总共炙了十四点,不一会,炙点起了红泡,成为痂。然而小孩还是不响不动。陈氏说:“不必慌张,过几天小孩的病就会好的,我过几天再来看。”并嘱咐小孩爹妈严加照顾,说完就告辞了。
不久,小孩的病果然好起来了,谢天谢地,宝贝儿已睁开眼,还会吮奶,后来,长得更加可爱,夫妻心里乐极了。陈氏又来看过几次,见小孩无事,也就放心了。孩子的爹妈真不知怎样感谢这位神医,救活了他们的女孩。
后来,不知哪个顽皮鬼竟拾起陈氏弃落的白色草药,拿回家试作灯心点火,灯光明亮。由于它可以作灯点,又因它是陈氏医生从她家乡带来的,于是灯心草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从此就叫开了。
石马传奇
在信宜县与罗定交界的尖峰山下,石马乡政府的溪边,有一座好大的黑石头,形状似马,人们叫它做石马。它头向东,背朝西,只露出马身,臀部及尾巴象是被刀切一样,头部已断落,可以看出来,它想奋力挣扎,猛力冲起。有关它,当地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古时候,尖峰山半腰的溪边,住着几户人家,他们靠种杂粮、采挖竹笋、野菜度日。这里是深山老林,虎豹、山猪等野兽经常出没,他们白天干活提心吊胆,傍晚早早就关门,日子过得不安稳。村里有个大爷,叫做贤伯。这天晚上,他梦见屋背草地上有一匹黑色的宝马能朝疴黄金,晚疴白银。天亮后,他急忙起床上屋背看一看,果然有一匹大黑马,就把它牵回家喂养。自从他们有了宝马,野兽再也不敢下山作恶了。贤伯得到宝马的金银财宝,便把一部分分给邻近的穷苦兄弟,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山背有个恶霸,知道这事,便施展毒计,要把宝马弄到手。这天早上,恶霸纠集了几十个贼匪,抬着一个大瓦缸,敲锣打鼓特地经过贤伯的家门前,贤伯觉得奇怪,出来看是什么。谁料抬着缸的两个贼人故意朝贤伯一撞,“叭”一声,把大瓦缸摔烂了。恶霸便借口说贤伯打烂了他的宝缸,要贤伯赔偿,强抢去宝马。恶霸将宝马抢回家,拴在一间房间里,把门锁着。谁知栓着的宝马大怒,咬断缰绳,踢破门,四蹄生风跑上山去。恶霸发现宝马跑了,急得放开鸭公喉大声喊:“捉回宝马者,赏白银万两!”一些亡命之徒闻声,拿着大刀,木棍,一窝蜂跟着恶霸冲向宝马,宝马奋起反击,将贼人们踢得血肉横飞。激战中,宝马的臂部及尾巴都被贼人砍了一刀,受了重伤。恶霸这时才跳出来,举刀向马头砍去。谁知宝马发起神威,咬住了他的手腕,前蹄一踢,“叭”的一声,把恶霸踢落地死了。宝马带着重伤回到离贤伯家约200米远的溪边上,四蹄陷入烂泥里死了。后来就化成一座大石,年长日久,马头被砍的部分被风雨侵蚀,断落了。在石马附近,还有许多象人的乱石,有的双手捂肚、抱头,有的断手、断脚、断头,传说这是恶霸一伙贼人的尸体化的。这地打烂过瓦缸,人们就叫它做“烂缸”,后来又改叫“蓝岗”。为了纪念宝马,石马所在地叫做石马村,也就是现在的信宜市贵子区石马乡。
鹅不食鱼的传说
鹅不食鱼,这是人人皆知的。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信宜水口村有个懂得百禽音的人,名叫王二,一天,他去访一位朋友,中午饭时,主人正愁不知用什么菜来款待王二。恰巧老母鹅独自跑回来,主人一看几个鹅仔都没有了,便把那愁发泄到老母鹅身上,大声说:“死畜生!你的几个鹅仔呢?我正愁没好菜待客,待我宰了你。”说完就去捉老母鹅。而老母鹅象听出人语似的,一个劲地“哦哦”大叫,还边往回走。这时,懂得百禽音的王二走出来对主人说:“请不必对老母鹅发怒,其实它的小鹅仔并没有丢失,我可以帮你找回。”主人惊问:“王先生不是开玩笑吧?”王二说:“不是开玩笑。”他把老母鹅的话“翻译”给主人听,它说它的小鹅仔掉在东五里的池塘里,叫你跟它一起去找回来。
主人按照王二的“翻译”,找到了小鹅仔。
主人非常高兴。接着王二说:“不必宰这头老母鹅了,因为它还要带小鹅仔。况且你手头也不甚宽裕,生活上也要依仗它啊。”主人见说得是理,于是捕鱼来款待王二。
老母鹅只知道鱼替自己死了,而不知是王二的帮助,因此非常感激鱼救命之恩。打那以后,鹅就不再食鱼。
大雾岭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雾岭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其周围只稀稀疏疏坐落着几座小山。
在山的里面住有神仙、龙以及各种野生动物,每天都热闹非凡。人们从不破坏这里的仙境,并加以保护。据说在大雾岭顶往西方向,住着一个叫“阿婆髻”的人。她很高很大,站起便高耸入云。她见大雾岭受到这么多人的敬仰,心中十分妒忌,于是向大雾岭挑战:“我们来决一死战,在十年后的今天——九月九日,咱们在此重逢,看谁最高,如你败了,你就自己在这个世间消失;如你赢了,则我消失。哼,咱们走前瞧吧!”大雾岭见她这么嚣张,一气之下接受了她的挑战。
大雾岭每天长高一丈,加大一丈;阿婆髻也不停地滋补身体以求快高长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十年的时光已过去了。在十年后的九月九日,他们重逢了。当阿婆髻见到大雾岭如此高大时,气得眼冒金星,七窍生烟,差点儿没昏过去。她现在已高达三万八千里了,可大雾岭还是比她高。大雾岭没有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他很有诚意地说:“咱们别再争斗了好吗?在我的‘肚子’——半山腰里有个洞,直达广西,里面足够你住下了,你就在里面住下吧,我们共同造福人类。”阿婆髻听了,本想摇头,但转念一想,计上心来,于是同意了大雾岭的建议。
阿婆髻在洞里自由自在,有吃有喝,无忧无虑,对洞里的一切十分了解,并且不忘养精蓄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雾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仰,阿婆髻妒忌得越来越厉害。她原来的打算——“在洞里了解大雾岭的弱点,再找机会击败他”又在她眼前闪现,她阴阴地点了点头。
在一个急风暴雨、雷电交加的夜晚,阿婆髻开始行动了,她趁当时的天时地利和大雾岭向来对她的不防备,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脚踢向大雾岭的心脏。随着“锵——轰——轰——”的巨响,毫无防备的大雾岭倒了。里面的龙游向大海去了,各种动物也寥寥无几了,神仙也消失了,阿婆髻也趁机逃到了广西。
据说,她逃到广西后非常后悔,一夜之间变得白发苍苍,后来渐渐地在人间消失了。此后大雾岭周围便形成了许多小山,在他东西两侧环依着,好像在保护他们的主体……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石虎 发表于 2013-6-1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星相机维修点 发表于 2013-6-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①信宜百科

    ①信宜百科

    板块简介:信宜百科,信宜历史、信宜名人、信宜乡镇简介等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662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苏ICP备11037192号